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邓小平诞辰百年:邓小平与西藏革命和建设事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09:43 中国西藏新闻网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

  1950年1月2日,毛泽东主席从莫斯科致电党中央并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确定由中共中央西南局担任向西藏进军的任务。由此,进军西藏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邓小平等同志的肩上。

读冠军背后的故事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在进军西藏问题上,小平同志提出要政治先行。1月15日,邓小平同志和刘伯承同志在西南局驻地曾家岩接见担任进藏任务的十八军师以上干部,传达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解放西藏的指示,下达进藏工作任务。他说,解决西藏问题要靠政治,政治问题极为重要,主要是民族区域自治,政教分离。在和平解放西藏的过程中,凡是涉及民族、宗教和政策性问题,邓小平同志都要亲自过问,并且十分慎重,作出精心的布置和及时作出指示。

  1951年5月24日,在《十七条协议》签订后的第二天,西藏工委书记张国华和西北局联络部部长范明,专程到重庆向小平同志请示工作,研究西藏和平解放后的工作和组织问题。3个月后,小平同志又通过支援司令部政委胥光义,向张国华口头传达了进藏工作的指示:一、西藏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应该紧紧抓住一个“稳”字。二、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应大力开展统战工作,组织精干的文工团队,广泛宣传和平协议。三、西藏目前的干部应该是越少越精干越好,机关干部第一步不宜多去,主要防止补给困难,而造成事事被动。四、要大力修筑康藏公路,并且力求标准。不要浪费,用之适当。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进藏部队严格遵守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边修路,边进军,在进军过程中,广大官兵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被藏族人民誉为“毛主席派来的菩萨兵”。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西藏工作进入“团结进步,更加发展”的新阶段。西藏工委一些同志也急欲在西藏地区进行改革,以尽快改变西藏社会经济的落后面貌。1956年12月底,邓小平同志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精神,专门电示西藏工委书记张经武,对西藏工作作了指示。西藏工委根据党中央的精神和小平同志的指示,从1957年春天着手精简机构,缩减人员,除保证青藏公路畅通的人员外,将干部、工人、学员从4.5万人一下减少为3700人。驻藏人民解放军也减少了70%。

  1959年3月,西藏发生了武装叛乱,人民解放军奉命平息叛乱。对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小平同志作为中央总书记始终关注着事态的发展,并参与制定与帝国主义、分裂主义斗争的策略。小平同志在反对分裂、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上是旗帜鲜明的,同时也希望达赖等回国参加四化建设。1978年3月,小平同志在会见美联社记者时说:“达赖可以回来,但他要作为中国公民。”“我们的要求就一个——爱国,而且我们提出爱国不分先后。”

  1987年6月29日,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总统卡特时指出:“中央决定,其他省市要分工负责帮助西藏搞一些建设项目,而且要作为一个长期的任务。”“如果以在西藏有多少汉人来判断中国的民族政策和西藏问题,不会得出正确的结论。”那么,怎样来判断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小平同志认为关键是要对西藏人民有利,使西藏的社会经济事业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到前列。1994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这次会议是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召开的。与此同时,党中央决定为西藏投资建设62项工程,这些工程涉及到农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市政工程等方面,项目总投资达30多亿元。正是在小平同志的关心下,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西藏经济社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92年至1996年的5年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2.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9.6%;教育科技、新闻出版、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全区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来源:《回忆邓小平》(下),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年2月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