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猝死事件频频发生 “急死综合征”正逼近青壮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11:10 北京娱乐信报

  上周,本市石景山区一名25岁的男子在凌晨睡梦中猝死,法医发现其心脏出现问题,并将其死因归结为“青壮年急死综合征”,法医表示,这种猝死多发生在20-40岁青壮年身上。

  对这个新名词也许你还比较陌生,但近来猝死事件频频发生,而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你是否还会对你的健康坐视不理?为此,记者采访了阜外医院、人民医院、宣武医
读冠军背后的故事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院的多位心血管专家,专家提醒您,别把猝死当成别人的事。

  

  何来“青壮年急死综合征”?

  急死又可以称为猝死,医学上认为在1小时之内不明原因的突然死亡都属于猝死。在我国,近年来猝死事件时有发生,而且从出现不适到死亡时间非常短,发生猝死的人多为20-40岁的青壮年。

  “青壮年急死综合征”这个概念是由法医学上定义的。记者从北京市法医中心了解到,之所以把这种猝死归结为“青壮年急死综合征”,主要是因为死者的年龄多比较集中,而同时,猝死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睡眠中发生急性死亡,尤其是在凌晨2点到4点,死者生前一切活动正常,但死亡迅速、出人意料。猝死者中,80%的人都是由于心脏问题引起的,但由于诱发心血管病的综合因素很多,查不出具体原因,所以将其猝死原因归结为“急死综合征”。

  猝死者潜藏心血管疾病

  虽然医学上并没有“青壮年急死综合征”的概念,但人民医院心内科张海澄副主任表示,医学上认为的猝死称为心脏性猝死,也就是心室颤动、出现心律失常而引起死亡。

  目前,发生猝死的人中80%-90%都有心血管疾病。张主任说,猝死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死者生前体内就有潜藏性的疾病或病变,由于身体内的重要器官发生严重疾病才引起的。而这些疾病,常常潜伏在身体里,但因为人体本身有一种肌体适应的功能,所以平常人们往往感觉不到有任何症状反应,或者只有轻微的不适。

  所以,当病情突然发作的时候,人们通常无法控制,而且大部分人还不明原因,觉得身体挺好的,怎么会突然发病呢,其实就是这种潜藏的心血管疾病“欺骗”了你。

  年轻人大多没有危机意识

  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几位不同职业的中、青年人,发现绝大部分人在没有发病的时候对身体都不上心,几乎没有危机意识。

  在外企工作的安小姐参加工作不到2年,但是工作压力非常大,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安小姐经常感到浑身无力、头晕恶心,但她认为这只是工作太累歇两天就好了;27岁做记者的陈先生饮食、休息都毫无时间概念,再加上抽烟、喝酒、肥胖,血压高经常在工作中突然发作,但他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壮,慢慢就扛过去了,不碍事;30出头儿的于先生自己开公司,精神整天处于高度紧张中,他本身心脏就有问题,发作了两三次都没有重视,再次发作的时候虽然抢救过来,却需要长时间调养无法再工作了。

  采访中,所有被采访对象都存在过这样或那样身体不适的情况,但他们都一致认为,身体不适只是偶然现象,根本没当回事儿。

  心血管病人群年龄在提前

  由此不难想见,年轻人普遍都认为,猝死离自己太远,那是老年人才会出现的情况。但事实上,近来中、青年人出现猝死的概率却越来越大。

  记者从阜外医院了解到,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年龄已经提前到了中、青年,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通常认为引起老年人发生猝死的冠心病,也由于中、青年人在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发病年龄在迅速提前。

  阜外医院急诊中心朱俊主任告诉记者,青壮年出现猝死,一般是由于急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而其中,有一部分人的心血管疾病是先天或遗传的,比如像肥厚性心肌病,在运动员中比较多见,如果心血管本来就有问题,那么再加上训练过程中增加了心脏的肥厚程度,就容易出现这种疾病,但是这种病没有任何症状,所以出现不适的时候很难有提前预兆。

  

  任意三种因素可引发心脏病

  患心血管病的人群年龄提前,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少数人由于先天或遗传心血管病引起猝死,但相当多的人,是由于很多平时根本就没有注意到的其他疾病引发的。

  现在,在中、青年人中“流行”一种“代谢综合征”。朱俊主任介绍说,这种综合征的病症包括很多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烟、尿酸高、体力活动少、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等。仔细对照一下,其实几乎在每个中、青年人,尤其是男性身上都能找出来。

 别以为它们只是存在你身体里的一些不起眼儿的小毛病,事实上,这些全部都是导致你心脏出现动脉硬化,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朱主任表示,只要具备上述确定因素中的任意三种您就被列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了,因为这三种或更多的因素会加重心脏负荷,给您拉响猝死警报。

  此外,男性要特别注意,因为在50岁前,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几率远高于女性,因为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会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而男性则没有这种“待遇”,所以发生猝死的情况比较多。

  多重不确定因素成为诱因

  如果说上述“代谢综合征”中的问题都是直接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确定因素的话,那么日常生活中还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极有可能成为心血管疾病的诱因,间接引发猝死。

  宣武医院心内科刘力松大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猝死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中、青年人身上,不可否认和他们的生活、工作、饮食、习惯、情绪等一系列问题息息相关。生活负担重、工作紧张、压力大,让很多人都经常处于过度疲劳状态。

  在临床接触的心血管病人当中,有很多不同职业的人群,比如,在公司上班的白领经常熬夜,媒体工作者休息时间过少、饮食没规律,司机长时间不活动出现肥胖等,这些人经常会出现过度疲劳、情绪激动、电解质紊乱、时常处于高度紧张等情况,这些其实都是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如果你本身就具有“代谢综合征”的病症,又经常劳累、压力大,试想心脏如何能承受?发生猝死的几率必然会明显增加。

  区别“过劳死”提前预知症状

  看到这些危险诱因,不禁让人想到了最近谈论相当多的“过劳死”,字面上不难理解,是由于过度劳累导致的死亡。那么“青壮年急死综合征”是否等同于“过劳死”呢?

  刘力松大夫说,在医学上也并没有“过劳死”这个概念,它也不等同于猝死。二者的区别主要在病因和时间上,“过劳死”不仅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引发的,还可能是脑血管破裂出现的脑出血引起的,而且,这种死亡并不是短时间突发的,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比如几小时、甚至几天。但是,“青壮年急死综合征”发病时间短,而且主要由心脏原因引起。

  不过,即便是猝死,也并不是完全不可预知的,一般在发病前,都会感到短暂的心绞痛,或是觉得咽部哽咽、咽东西费劲,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5分钟的胸闷。最常见的预兆就是浑身无力、头晕、胸闷。

  然而,当这些情况出现在中、青年人身上的时候,如果他们不知道自己本身有心血管疾病,通常是意识不到的。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自己体力好,即使身体过度透支也并不在意,偶尔身体不适只当是累的、歇歇就没事了,殊不知这也许就是发病的前兆。

  保持生活规律及时检查

  对于心功能差、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猝死有可能发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朱俊主任介绍说,迄今为止,对这些有心脏病史的人,除了自己有意识地进行药物控制,预防心脏猝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植入心脏除颤器。

  但对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目前看来发病率比较高的中、青年人来说,虽然心脏没有问题,但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生活规律。朱俊主任建议,作息时间不规律的人,就要注意调节,适当活动。特别像司机、警察等职业,经常疲劳驾驶、频繁出差的人,容易出现大量吸烟、肥胖、高血压等情况,所以一定要把烟戒掉、体重控制下来,一般用:体重2(公斤)÷身高(厘米),得出的体重指数在18-23才属于正常范围。

  生活规律是一方面,但最重要的是,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尤其当感到胸闷、胸痛、无力、心慌、记忆力减退的时候,一定要去医院。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如果家中有人患心脏病,或有心脏病家族史,那么家庭中有血缘关系的人最好都要进行家族检查。

  实习记者齐鸣

  

  记者手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猝死虽然时间短,但抢救及时是可以救过来的。朱俊主任强调,如果在4-8分钟进行抢救,猝死有时是可以避免的。

  其实在这方面国外做得非常好。比如,美国就有2000多万人都持有心肺复苏执照,而且简易的心脏起搏器都会放置在超市、商场、饭店等公共场所,以备突发事件时使用。

  然而,我国目前猝死方面的救护知识还远没有得到普及,所以一旦家中有人突发心血管病,家人只能束手无策。但事实上,猝死救护知识的培训非常简单方便,只需要两天集中培训就能掌握,这样在任何场合碰到突发心血管疾病的人,都可以伸出援手。

  记者多方了解,目前北京还没有哪家医院开设了这样的培训,但不可否认,除了注意生活规律、关注自我调节外,掌握救护知识也非常必要。在这样的前提下,把一些简易的救助器械放置于公共场所,形成一种突发疾病的公共救助,这无疑是降低猝死几率最有效的方式。也许这还需要很长时间,但随着突发疾病的频繁发生,老百姓对这样的救护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