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京华时报:消除“惟升学率”要靠全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8日12:04 京华时报

  作者:朱四倍

  据本报报道,北京市教委要求纠正以升学率作为惟一标准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做法。对那些下达升学指标、用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质量惟一标准的区县领导,今后将在全市范围通报。

读冠军背后的故事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目标。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多次重申,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各界对“惟升学率”的弊病也多有抨击,但是为考试而教、为分数而学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对此,北京市出台的上述措施可谓对症下药,体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导向作用。要想使“惟升学率”的现象彻底改观,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目标设立、宏观监控、评估标准等方面发挥导向作用,从上到下给学校“松绑”,而不能光喊“减负”、“创新教育”。北京市的做法契合了这一理念:评估教学,要看教师是否从单纯的讲授转向了师生共同探讨、是否从强调理论转向了强调实践、是否从强调知识的“标准答案”转向了培养创新能力;评估学校的业绩,要看其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是否符合标准,教学质量和效益是否有实质性进展,人才培养是否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考评教学质量,不简单以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学习成绩、知识掌握多少为依据,而侧重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否通过学习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但消除“惟升学率”现象,仅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却未必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尽管片面强调升学率具体表现在学校,但其根源却在社会。各种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惟升学率”现象存在的长期性。在笔者看来,消除“惟升学率”现象还要发挥家长、学校和整个社会的作用,因为依靠升学率评价学校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单单依靠教育行政部门,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惟升学率”现象得以缓解,但对其存在的深层社会根源却无能为力、难有作为,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不仅期待教育行政部门发挥更大的作用,更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根本上消除“惟升学率”现象生长的土壤,这样,类似北京市纠正以升学率作为惟一标准评价学校的措施才能走得更远。

  《》 (2004年8月18日第A03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