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丰功与足迹永驻——敬爱的小平同志在湖北(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06:28 荆楚网-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记者张小燕 余凯
24年来,王丽萍一直珍藏着她搀扶小平同志看三峡的照片。图为小平同志兴致勃勃观赏三峡美景,右边搀扶者即为王丽萍。
  1980年7月,邓小平重返“八七会议”旧址,看着半个世纪前参加会议的代表照片,邓小平满怀深情地说道:“都是年轻人啊!”李光羊摄

  小平百年,世人缅怀。伟人足迹,长留荆楚。

  敬爱的小平同志与湖北有着不解之缘。许多历史的转折关头,这位伟人的身影都出现在荆楚大地。

  八七会议,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这里是他难忘的地方;

  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这里是他战斗过的地方;

  三峡、武钢、葛洲坝、二汽,重大建设关系国家的兴旺发达———这里是他牵挂的地方;

  南巡讲话,引来改革开放滚滚春潮———这里是他驻足的第一站,也是寄予殷切期望的地方……

  三峡之旅

  珍贵历史镜头1980年7月11日,一艘江轮从重庆顺江而下。

  船舷边,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久久眺望着两岸群山。

  此行,他要实地考察三峡工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中国社会主义开始了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兴建三峡工程,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要不要兴建三峡水利工程?各种意见交锋激烈,争论一步步升级。

  多次听过各方面专家和有关负责人的论证和意见后,注重调查研究和坚持实事求是的邓小平决定亲自看看三峡。

  “专注”、“凝望”、“看见了”、“峡中”……女儿邓林用镜头记录下了父亲三峡之旅的几个瞬间。“专注”地“凝望”着眼前滔滔江水和散落于崇山峻岭中的城邑村落,这位世纪伟人心中期盼的是民族腾飞和人民的幸福。

  兴建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梦想,是事关子孙后代幸福的大事,要对人民负责,要对历史负责。一路上,他耐心地听着老水利专家与湖北、四川两省领导人的热烈讨论,透过望远镜认真观察着最终被写进历史的神奇小岛———中堡岛,与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交谈,上葛洲坝实地考察,阅读大量资料和图表……“轻易否定搞三峡工程不好。”船行至武汉,在最后结束此次非同寻常的峡江之旅时,成竹在胸的他作出了重要表态。

  自此,有关三峡工程的各项论证、准备工作加紧了。

  时隔14年之后,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时隔24年后的今天,三峡电站共有9台7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630万千瓦,三峡工程已顺利蓄水通航发电,造福百姓。

  足迹寻访46岁的王丽萍亲历了这段历史。在位于汉口江滩边的华侨大厦里,我们找到了王丽萍,她现在自己开了一家装饰设计工程公司。当年,不足22岁的她在东方红32号轮上当服务员。小平三峡之旅总计3天,她负责小平同志在船上的饮食起居。她细心保存着当年搀扶小平同志看三峡、葛洲坝的珍贵照片,念念不忘:“我是重庆人,小平同志就叫我小老乡。他每天要看很多文件,脑子里要想那么多国家大事,还抽空要我扶他去船员房间看看,关心地问大家生活得怎样、工资收入高不高。他给我们的感觉就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她记得下船前,大家想和小平同志合影留念,小平同志爽快地答应了,还说:“把在机舱、驾驶台工作的同志也喊来,我在这里等着。”为了照顾到每个人,小平同志在甲板上足足等了20多分钟。

  三到武钢

  珍贵历史镜头武钢是新中国兴建的第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时放在心上的重点工程。

  小平同志曾三到武钢。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这年底,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举行。12月13日,武钢迎来刚刚出席了会议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和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一行。在一号高炉前,小平同志双目炯炯地仰望着金星迸溅、铁水奔泻的出铁口,高兴地说:“你们要多建几座大高炉,那时我们再来参观。”

  1973年12月21日,带着对武钢人的允诺,小平再次来到了武钢。那时,历经坎坷的小平刚恢复副总理职务不久。看到4座高炉平地起,听到四号高炉是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自己施工安装的最大高炉,从动工到出第一炉铁水只用了137天,恰好与“淮海战役”时间相同时,他高兴地脱口而出:“好,又是一个‘淮海战役’,是钢铁战线上的‘淮海战役’。钢铁工业要搞大兵团作战,但是一定要科学组织,合理施工。希望你们再打一个团结协作的漂亮仗。”

  1980年7月16日,邓小平三到武钢。上午9时45分,一辆面包车轻轻驶到武钢第二炼钢厂连铸车间南大门前。

  “小平同志来了。”自发的欢迎队伍把南大门团团围住,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身着白色短袖翻领衬衫的邓小平向大家招手致意,健步走进车间。

  此时,武钢一米七工程建成投产不到两年。小平最关心的是一米七轧机的生产情况。“连铸是一米七轧机的咽喉,这里的工作很重要,要抓好。”

  “硅钢厂生产怎么样?你们的矿石含铜量高,对钢的质量有影响吧?”“我们要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但光跟在别人后边不行,要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志气。”

  从连铸车间走到冷轧厂、热轧厂、硅钢片厂,小平同志边走边看边问。武钢工人一心一意搞建设的劲头让小平同志十分满意。“搞建设就是要讲速度,武钢是新中国兴建的大钢都,地理条件优越,很有发展前途,现在搞400万吨,我看将来可以搞1000万吨!”今天,武钢人不仅实现了小平当年的寄语,还让“武钢制造”走出了国门,叫响海内外。

  足迹寻访武钢原党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云飞,曾两次陪同小平同志视察武钢。武钢原经理、省政协原副主席沈因洛曾在小平同志第三次视察武钢时负责陪同接待。两位老人深情回忆起小平同志三到武钢的情景。他们说:武钢的整个发展过程,倾注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心血。毛主席、周总理、小平同志、先念同志,都非常关心武钢的发展。小平同志三次到武钢,三次都是武钢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刻。郑老介绍,当时武钢筹划的是搞400万吨钢,400万吨铁,他说你可以搞1000万吨,当时说搞1000万吨我们想都没想过,这足以看出小平同志眼光的开阔啊,那确实是超出一般人。小平第三次视察武钢时,还是计划经济较强的时候,国家对企业绑得过紧,企业没有相应的自主权,武钢正在积极争取外贸权。沈老回忆道:汇报时,小平同志没有表态,但听得很仔细。不久,武钢在冶金系统首先获得外贸权,走上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之路。

  视察二汽

  珍贵历史镜头1980年7月22日清晨,邓小平乘坐的专列缓缓驶进十堰站。

  从四川乘船途经葛洲坝时,邓小平就关心地问离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汽车公司)多远。到武汉不久,他在省委第一书记陈丕显陪同下,专程来二汽视察。

  当年,尚在蓝图之中的二汽选址十堰,就是小平同志决定的。如今,他要亲眼看看在困难中破土而出的汽车厂。

  按照邓小平的要求,就一辆面包车,只要两位企业领导同志陪同,其中要有年轻干部。

  时任二汽党委第一书记的黄正夏告诉小平同志,粉碎“四人帮”后,二汽全体职工经过两年拼搏,于1978年下半年建成5吨民用车生产线,当年就生产汽车5000辆。这在我国汽车工业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一年,二汽不仅消灭了上年3200万元的亏损,还略有盈余。1979年,利润达6760多万元。邓小平听到这些情况,很是高兴。

  总装厂、铸造厂、发动机厂,原定只看三个项目,可兴致盎然的邓小平一连看了六个项目,边看边提出发展民用产品,高度重视新技术和产品开发,鼓励竞争,多出去找差距等一系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企业发展思路。

  邓小平在二汽逗留了三个半小时,但这短暂的210分钟,却长久地影响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它的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年的二汽,如今已是拥有120多个子企业,计划“十五”期间将经营规模提升到1000亿元人民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集团。

  足迹寻访东湖之滨,当年陪同小平同志视察的二汽党委第一书记黄正夏,如今虽已是耄耋之年,仍十分关心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对眼下正在开发的电动汽车产业尤为关注。

  黄正夏对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胸怀世界尤为佩服。他回忆说,根据小平同志的指示意见,当年他就带着二汽领导班子第一次走出国门,到法国、德国等国考察,接触和学习国际上成本核算等一系列经验,逐步对二汽进行改革。现在回忆起来,当时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在小平同志思想指导下,在中央正式颁发城市改革指示以前实行的。那时,已经在实质上接近了“市场经济”这个社会主义的新实践。

  重访八七会址

  珍贵历史镜头毗邻长江的鄱阳街139号,小巷深深,绿树成荫。

  1980年7月15日上午9时半,一辆普通面包车在巷口缓缓停下。邓小平从车上走下来,仰望着面前这座已经分别了53年的小洋房。

  1927年,就在这座临巷的两层西式公寓里,中共中央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八七会议”,这也是邓小平首次参加党的中央级会议。当年,20多名代表在这幢门窗紧闭的楼房里,在瞿秋白、李维汉主持下,开了一天一夜的会。邓小平作为中央政治秘书负责会务工作,带着行李最早进入会场,最后一个离开,在这栋陈设简陋的房子里呆了整整6天。

  重新来到会议旧址,半个世纪前的峥嵘岁月,令邓小平思绪万千。楼梯仍然是直道式的。邓小平进门后径直走到楼梯口,一口气登上29级台阶,来到二楼,缓步走进当年的会场。

  “邓副主席,您看当年是不是这样布置的?”武汉市文物管理处的周斌仔细询问陈设的每一个细节。“基本上是的。”见会议室摆满整整齐齐的桌椅,他又补充说,“不过当时没有这么规矩。”在众多陈列前,邓小平停在当年会议代表照片前仔细端详起来,他满怀深情地说道:“都是年轻人啊!”说着哈哈大笑。卓琳和陈丕显也会意地笑了。他又指着陆定一的照片说:“陆定一那时二十一岁,比我小两岁。”作为那段重要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小平同志后来在题词中深情地写道:“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来了今天的胜利。”

  足迹寻访15日的江城,清风徐徐。

  依旧是“八七”旧址,眼前的周斌,正是邓小平1980年来时那个爱提问的小伙子。他从1972年开始,历时9年专门收集“八七会议”资料。回忆起小平同志当年故地重游的点点滴滴,仍心绪难平。

  周斌曾两度赴京向邓小平求证“八七会议”旧址及相关史实。“第一次是1972年,邓小平当时身在江西,仍抽空复信,他在信中写道:毛主席是参加了会议的。还有瞿秋白、罗亦农八七会议后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局书记……”“第二次是1978年邓小平恢复工作后,得知我们到北京征集有关‘八七会议’的资料,他非常高兴,委托邓垦捎去回忆材料和对恢复‘八七会议’会址的意见。他指出:搞这个纪念馆,就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主要是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完成了什么历史任务,起了什么作用……要体现当时艰苦奋斗的精神。1980年5月20日,小平同志还亲笔题写了‘八七会议会址’六个大字送给纪念馆。”

  南巡第一站

  珍贵历史镜头1992年元月18日,小平同志再次来到湖北,来到武汉。

  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来湖北。此时,经过国际政治风云急剧变化和国内政治风波之后,党内外有人对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产生了怀疑,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产生了怀疑。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又一次处在重要历史关头。

  在这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88岁高龄的邓小平决定过黄河、跨长江、去南方、看珠江。

  这是一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南方之行。

  湖北、武汉是他此行的第一站。专列停靠在武昌站。小平走下专列,在月台上慢慢踱步。

  他接见了湖北省、武汉市负责人。谈话中,他严肃地批评了那些“左”的言论和表现,明确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他谆谆告诫,“发展才是硬道理”。他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办事情正确与否,“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

  ……半个小时很快过去,小平专列还要向南方竞发。几位负责人热情挽留。

  小平同志挥手道别:“等你们更发展了,我一定会再来的。”

  东方风来满眼春。荆楚大地再度掀起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

  足迹寻访小平同志在武昌的谈话精神,很快在全国传开。湖北广大干部群众又一次视野大开,在这次谈话的鼓舞下,湖北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很快出现新气象,经济出现加速发展的好势头。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拿出一叠资料,告诉记者,1993年,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即赶上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随后几年又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至4.1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提前5年实现了原定的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

  到去年底,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396亿元,居全国第10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67元。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湖北人民没有辜负老人家的殷切期望,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湖北迈进了又一个新的建设时期。
读冠军背后的故事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