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绿博会”升华鹤城 磁场效应推动齐齐哈尔快速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07:01 黑龙江日报

  条条大路通罗马。

  每个地方加快发展的途径都不尽相同。深圳是靠特区经济,江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浙江是个体民营经济,“保姆经济”加快了安徽、四川的发展步伐……而齐齐哈尔近年的快速发展,则得益于“绿博会”的举办。用当地人的话说,“绿博会”是个“支点”,通过它撬动起齐齐哈尔的发展。

读冠军背后的故事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促进了城市繁荣

  一位世界会展业巨头说过,如果在一个城市开一次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钱。

  前三届“绿博会”,齐齐哈尔市共接纳了中外客商1.9万人,成交额200多亿元,引资总额达350多亿元。

  人流、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这里汇聚,在这里涌动。“绿博会”的聚集效应、磁场效应、拉动效应,不断放大。

  “绿博会”强化了人们的绿色理念,直接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该市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576万亩,是2000年的2.8倍,占总播种面积的23%;绿色畜禽饲养量达到1165万头(只),占总数的18.3%;绿色食品加工企业41万多个,年加工绿色食品30万吨,同比增长11%,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20%;上缴税金6515万元。

  绿色产业,已成为齐齐哈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项支柱产业。今年,该市已获得国家A级以上绿标84个,13个县区获得“中国特色之乡”称号,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该市的绿色农产品远销全国28个省市和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

  鉴于齐齐哈尔绿色产业的蓬勃发展,2002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授予该市“中国绿色食品之都”称号。

  据有关部门统计,三届“绿博会”的举办,有效地带动了旅游、餐饮、酒店、娱乐、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该市二、三产业经济增长4个百分点左右。

  提升了城市品位

  齐齐哈尔以注重生态保护驰名。这里有我国最大的湿地“扎龙”,有驰名中外的“明月岛”风景区,两个县通过国家和省级示范区验收,五个县(市)初步建成了跨县域生态示范区。

  每年一度的全省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评比中,齐齐哈尔八连冠。

  “绿博会”的举办,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更加注重经济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年来,通过经营城市,政府在没投一分钱的前提下,筹集资金100多亿元,修筑113条主次干道。王仔花园、中环广场、党政办公中心、劳动湖二期工程……今天该市的一些标志性景观,几乎都是这个时期耸立起来的。

  如今,一个“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家在园中,人在绿中”的美丽鹤城展现在世人面前。

  去年,该市被国家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今年,又被候选为“全国最有魅力的城市”之一。

  打造了城市精神

  齐齐哈尔市有着令人自豪的历史。建城300多年,比莫斯科还早;曾是省会城市;是国家重要装备工业和商品粮基地。但在向市场转轨的过程中,一些企业陷入困境,导致工业低靡。而农业又赶上了效益下滑,该市发展一度滞后。

  面对窘境,该市准备从举办“绿博会”入手,实现齐齐哈尔的振兴。

  正如人们预想的那样,由齐齐哈尔承办“绿博会”这样一个全国性的会展,许多城市并不服气,他们是“观望者多,怀疑者多,认同者少”。但这恰恰激发了该市干部群众昂扬向上、勇创一流的斗志。

  ”首届“绿博会”开幕那天,齐齐哈尔万人空巷,连老人和孩子都赶到会场服务、出力……

  这种场面,给许多领导干部上了一课:“人心可敬,人心可用啊,我们决不能伤了人民群众的感情,不能冷了全市人民的心……”

  “哈洽会”、“绿博会”,国际性的经贸盛会我省只有这两个。而三年来,“绿博会”一届比一届规模大、水平高、影响广、效果好,大大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增强了凝聚力、团结力、自信力。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人这样,一个城市也这样。(黑龙江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余秋雨绝唱:借我一生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