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下海” ——与无锡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忠贵的对话 本报记者薛蕾、明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09:12 无锡日报 | |||||||||
毛忠贵,在江南大学当了22年教师,1998年为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导。2002年,他出任无锡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总经理,至今公司已开发成功保鲜绿茶、保鲜水蜜桃、新型安全防腐剂等6个项目。教授创业办公司,毛忠贵不是第一人,但在江大却称得上“新闻事件”,人们一时有许多议论。 17日,记者走进毛忠贵的“总经理办公室”。气派的老板桌,以及桌上堆着的《松下
记者:有人叹惜,毛忠贵下海,无锡多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经理,江大却少了一位名教授。对这样的身份转换,你是怎么想的? 毛忠贵:当经理比当教授风险的确大多了。过去做课题时我也搞过不少项目转化,但那都是科研“副产品”,转化成功,学校高兴,个人也有利;不成功,也不影响发论文、评奖金。 当经理就不一样了,不仅要做技术开发,还要搞市场营销、资本运作,一个项目不成功公司就可能失败。不过,我始终觉得,当工科教授不能光埋头做实验,还要尽可能为企业、为社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程。2001年,江大校领导几次找我谈话:“学校要找一位懂科研的人来发展产业,你是最合适的。”虽然我并不认为搞产业是我的长项,但相比其他人,我对企业更熟悉一点,加上学校也需要有人挑担子,就这样,我“下海”了。 记者:知识分子给人的印象比较清高,可从商呢,又必须和“三教九流”打交道,追求经济效益。你是如何适应这一变化的? 毛忠贵:变化是明显的。在学校呆久的人比较单纯,但现在不得不多长个心眼。过去不喜欢应酬,现在为了企业发展,也免不了向方方面面的人求助。一开始不适应,觉得很痛苦,渐渐地,我对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心胸更宽了。社会是很复杂的牞大家都在竞争,赚每一分钱都很难。但在错综复杂中也蕴含着发展的机会、前进的动力。对我来说,这一切都是一种锻炼。从商这两年多,我感觉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眼界开阔了,做事更有韧性了! 记者:有些人开公司做老板,没什么长远打算,干一票就走。你当经理,什么时候想撤? 毛忠贵:说实话,我现在拿的钱反而少了。过去当教授,项目成功后拿到企业给的技术转让费,钱归我分配。现在搞项目,我动的脑筋不少,但成果都是公有资产,我不能随便动。我有个梦:要把科技园打造成一个科研群、产业群密集的平台。到那个时候,不仅大学老师会来请我们转化项目,企业老板也会上门来找项目。这样,科技园不仅对江大的学科建设、创新教育有贡献,对地方经济也有好处。所以,只要学校同意,这条路我愿意继续走下去,我相信这个梦总有一天会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