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多的民工“孤岛”生活会削弱社会资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07:07 中国青年报 | |||||||||
在北京召开的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专家指出,艰难的生存状况和陌生的城市使中国农民工饱受心理疾患之苦,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对此予以高度关注。 我国目前有超过1亿的农民在城市打工,每年又有1500万新的劳动力大军涌入城市。这些农民工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经济资本。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城市并没有真正接纳这些外来者。他们远离家乡和亲人、从事高强度劳动、遭受歧视、缺乏适龄性伴侣和社交生活,就像生活在孤岛上一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春光语)。如果对这个问题不引起重视,那么,农民工在为我们提供经济资本的同时,我们要为之付出巨大的社会资本代价。 关于社会资本,用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的话说是:“通过沟通理性,通过谈天、讨论、辩论而发展出来的,虽然看不见但明显感觉得到的一种社会资源。”这种产生于沟通理性下的社会资本,是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以及人的尊严等价值观产生的温床。如果说经济资本是让我们“强”和“富”,那么社会资本就是让我们“和”与“稳”。 因此可以这么说,沟通多的地方,社会资本就多;反之,社会资本就少。美国哈佛大学有一位教授专门研究意大利社会。他发现,意大利合唱团多的地方,当地的民主化程度就高,社会资源也多。原因很好解释。因为参加合唱团惟一的条件是嗓音好,无论工人、农民,穷人、富人,道德高尚的人、品质低劣的人都可以参加。合唱团定期开展活动,进行横向联系,它使不同政治观点、经济状况、道德理念的人得以沟通,民主、平等的理念自然就在沟通中催生。人们还发现,在印度有个叫“格拉格”宗教聚居区,其经济水平、科技水平与职业分布与印度其他地方一样,但是这个地方近二三十年从未发生过种族冲突。原因何在?原来这里有一个古老的传统——沟通,不同宗教的领袖每周都要聚集在一起喝茶、聊天。这样,即使出现暴力也容易化解。这就是社会资本在起作用。 我们的农民工来到城市,虽然我们没有刻意歧视他们,但是我们往往不自觉地把他们看作另类人群,把“他们”同“我们”区别开来。这种潜意识的歧视是农民工陷入生活“孤岛”的重要原因。把一个1亿多的群体孤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当他们无法与其他社会阶层的人进行沟通时,他们的权利必然受到损害,他们的尊严必然受到践踏,久而久之,他们就有可能成为空心人、边缘人、畸形的“半人”。这不是我们的初衷。即便我们的社会获得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当有一部分人不能享受到人的尊严、权利,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也还是不健全的,是不和谐的、难以稳定的,我们的社会资本必然被严重削弱。 让农民工走出封闭的“孤岛”,必须从创造沟通机会开始。因为只有沟通,才能使他们融入到主流社会中,获得他们应有的尊严和权利。 梁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