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石家庄劫持儿童案 专家揭劫匪复活悬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07:45 东方网 | ||||||||||
8月17日23时许,当“120”救护车将张开林送到河北医大三院时,医院立即组织相关科室的专家成立了救治小组。据悉,专家组成员最初看到处于昏迷状态的张开林时,对他受伤之重却依然活着都感到极为诧异,几名专家竟然不约而同地说:“真想不到,临床医学无法解释。”
张开林被击中落地后的确失去了各项生命体征,警方和目击劫持人质案整个过程的记者和群众都证实了这一点。至于有媒体报道张开林“死”而复活,医学专家给出了科学解释:张开林劫持人质与警方对峙时,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精神高度紧张。在他猝不及防之时,特警对准他的头部开枪,他受到子弹的重创后从5楼坠下,这时他的身体会本能地出现应激反应———短期休克,处于临界死亡状态。当张开林的“尸体”被放入棺材送往殡仪馆后,由于搬动和车辆行驶过程的颠簸晃动,让他“死”后复“生”。 属于“成本失衡”犯罪 针对“8·17”劫持儿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燕赵都市报记者采访了河北刑法学会理事、刑法学教授朱勇。朱勇认为,目前这类“社会成本失衡”的新型犯罪屡屡出现,凸显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下的一些人心理失衡问题。绑架犯罪个案都有自身的特点,但针对“8·17”案来说,一个外地人为了区区几千元钱,就敢跑到公共场所劫持孩子,索要赎金,其背后隐藏了很深的社会心理原因。一般来说,每个人在从事任何行为的时候,都有一个决断和权衡的心理选择过程,起码应当判断出,付出行为后所得应当大于所失。但是,“8·17”案中,犯罪的成本显然太高了,这里出现一个成本失衡的问题,是目前犯罪出现的一个新特点,传统的犯罪取舍观已发生变化。 在市场经济下,任何人都无法离开市场,而每个人所占有的资源不同,虽然国家保障每个人公平获利的机会,但是,在当今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资源占有分配不公和机会所得不公的现实存在,仍然会导致心理失衡现象。于是,心理失衡导致冲动型犯罪、无动机犯罪以及这类成本失衡犯罪。 针对这种现象,朱勇认为,根本上还是教育的问题,真正的素质教育应着眼于人生的塑造,建立正确的人生观,把复杂的生活本身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