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集约式发展之路——江宁区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回眸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11:41 南京日报 | |||||||||
【今日商报报道】今年1-7月,江宁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1.7%,同比增长34.7%,其中工业投入39.3亿元,同比增长54.3%,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迅速行动措施实
市政府5月10日召开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专题会议当天,江宁区政府就召开常务会议,及时传达国务院明传电报和省、市会议精神,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决定把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列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加以研究落实。5月11日,区政府主要领导召集区计经、国土、环保、规划、统计等部门负责人,研究清理工作具体方案,提出清理工作要求。5月12日,区政府又专题召开各镇(街道)、开发园区及区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布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要求主动自查自纠,杜绝瞒报漏报,坚决整改到位。同时,区政府办公室还专门下发了《江宁区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指导清理工作。 为更好地开展清理工作,该区成立了由区长和常务副区长任正副组长的全区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区7个相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班子,由区计经局牵头,环保、国土、规划、统计等部门各负其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分类指导。同时,各镇(街道)、开发园区也分别成立了相关的工作班子,建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制度,在全区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支持配合、相关部门主动参与的责任机制。另外,该区还成立了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督查小组,促使清理工作真抓实干、不敷衍了事、不走过场。 积极清理成效好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工作开始后,全区上下态度坚决,重点突击,标准严格,处置有力。各镇(街道)、开发园区和区相关部门自觉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清理工作的始终,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依法办事。该区对在建和拟建的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和审核,突出对钢铁、水泥、电解铝三大热点行业,以及党政机关办公楼等重点项目和2004年以来开工的项目逐一进行梳理审核,从产业政策、土地、环保、信贷及审批程序等环节上分别严格把关。在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势头的同时,该区注重投资结构调整,对技术含量低、明显超出市场需求、不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项目,特别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高耗能、高耗水、高物耗、污染严重的项目,坚决压下来;对技术含量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项目,以及需要加强的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薄弱领域的项目,继续给予支持。 根据省、市统一要求,该区对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一次全面梳理。各开发园区、镇(街道)首先自查自纠,严格按照会议精神清查项目,提出初步意见后上报区清理工作办公室。同时,区计经局对近年来审批的项目逐一审核,与各园区、镇(街道)核对,确保不漏、不错。在此基础上,区清理工作办公室对照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项目审批程序、信贷政策等标准逐一过堂,审查项目是否符合清理要求。经过初审,该区上报的380个、总投资25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有372个基本符合要求,总投资249.5亿元,分别占清理项目总数和投资总额的97.9%、98.4%。另外8个项目有的不符合国家环保有关规定,有的不符合利用土地总体规划或没有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有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此,该区分别作出了暂停建设、限期整改、取消立项等处理意见,并积极做好清理善后工作。 主动完善力度大 江宁区在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基础上,最近就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集约用地水平、加强对建设用地投资强度管理作出规定,以完善项目管理,在全区建立集约化用地新机制。 该区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投入产出率,明确要求各单位在招商引资、项目引进时,按照土地集约化利用原则,重点引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的项目。对新建工业投资项目,该区根据项目落户所在区位,确定了5个档次的投资强度标准,建立了全区建设项目投资强度指标体系,达不到投资强度的,原则上控制供地规模,减少用地量。在建设用地投资强度管理上,该区认真做好项目前置条件预审,提高项目质量;强化管理,提高建设项目运作水平;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该区明确规定,凡具备条件的园区、企业,尤其是食品、电子、轻工等类型企业,应建多层厂房,不得少于两层,向空中发展;东山新市区的房地产项目(包括商业、住宅),应向高层、小高层发展,规划设计和建工部门应积极引导,严格把关。同时,区政府成立土地利用工作检查小组,对用地单位达不到相应标准的,按比例处罚或收回,切实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刘旭东 蒋小平 聂齐发 (编辑 丹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