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说说老人的“闲”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1日09:04 河北日报

  禹振民有资料说,我国目前的老龄人口已经超过总人口的10%,过不了几年就会达到15%。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如何对待老年人的“闲”,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这个“闲”,确实有不小的学问。

  说到“闲”,我不禁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宁可归隐田园,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这种悠闲,无疑是“闲”的高格调。还有,“闲游野寺骑驴去,倦拥残书
手机聚焦中国军团战况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听雨眠”;“老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坐卧一楼间,因病得闲,如此散才天或恕;结交千载上,过时为学,庶几秉烛老犹明”……这里面既有书斋的安闲,也有无所事事的清闲;既有逆境中以山水自娱的达观,也有不甘寂寞、壮心不已的萌动,可以说是自得其闲,自得其乐。

  由古及今,似这种追求、享受闲适的人也不在少数。他们有的养花弄草,有的遛鸟品茶,有的打腰鼓、扭秧歌,有的外出旅游,有的伏案写作,还有的含饴弄孙、尽享天伦。形式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基本相通,那就是没有了工作时的奔波劳碌,彻底从往日的紧张中解脱出来,因而闲得放松、闲得自在。然而,也有些人身虽退休在家,心却仍在官场,念念不忘、挥之不去的是往日的显赫和宾客盈门、觥筹交错的热闹。

  所以说,要正确对待这个“闲”字,首要的是心境要淡泊下来,去掉那些过高的个人欲望。“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摆脱金钱、权力、地位等等的束缚,自然就会多几分恬静,少许多烦恼。

  当然,心境淡泊,并不一定意味着整天无所事事、悠哉游哉。最好的办法,不妨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使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有所追求,这样才能活得更愉快、更充实。应该淡泊的是个人的欲望,而不是对人生境界的更高向往和追求。

  常听说国外有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要上大学、学外语,国内也不乏老人学电脑、著书立说的事例。还听说日本一对老年夫妇,自愿飘洋过海来到我国内蒙古,在沙漠里安家,植树种草、治理沙荒。黑龙江省林业劳模马永顺退休之后,自愿带领全家起早摸黑,在荒坡上义务为国家植树3万多棵。被称为“希望将军”的赵渭忠退下来后,用自己的积蓄资助贫困儿童,并经常为青少年讲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人老了,还能经常想到别人,以衰老之躯为社会尽绵薄之力,令人肃然起敬。这样的人就不会老,也不会孤独,必将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人老了,学习热情不减,活到老、学到老,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就可能步入一个新天地。著名漫画家方成用一首打油诗描述自己的退休生活:“生活一向很平常,骑车画画写文章。养生就靠一个字:忙。”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90多岁了,近几年还一直笔耕不辍,一年写一本书,被人们称为“季羡林现象”。像这样的老人,怎么会感到空虚和寂寞呢?这样的老人,又怎么可能陷入无休无止的欲望之中呢?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