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招生丑闻络绎不绝 利益黑网形成规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1日10:43 南方都市报 | |||||||||
北航招生丑闻风波未平,西安科技大学又被爆出作价“售卖”录取通知书,然而犹嫌不足,连甘肃兰州铁路第三中学扣押录取通知书向考生索价3万的旧账也被抖出。以上种种招生丑闻,个中详情还有待进一步查清,但彼此形态相似,绝非什么地区个别院校个别人的个别违规情况,而是高考招生黑幕的冰山一角——其中的潜规则由来已久、于今尤烈,利益一方更是因此纠结成网以致翻云覆雨,只是张狂之下未免大意,更不料信息时代受害人多了份诉诸媒体的心眼,方才“阴沟里翻了船”。
招生丑闻初起,北航方面的解释便是急于撇清自己的干系,但民众不依不饶的焦点——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事主庞宏冰等人,跟北航招生办明里暗里是什么关系、跟广西考试院明里暗里是什么关系、跟以往北航在广西扩招的学生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却一直被支吾回避,因而根本无法令人相信真相竟只是事主“钻了政策的空子”。还是西安科大的杨姓副校长说得明白,“学校对508分至520分考生的收费是有规定的”。而作为一所中学,兰州铁三中亦能卷入此中,分得一瓢羹,更表明高考牟利集团已渐成网络——当然客观而言,兰州铁三中应该还只是个跑龙套的小配角。 其实事情一直就很清楚,虽然在高考招生与发放录取通知书这一过程中,不排除有投机分子利用信息与人脉以及考生的心态来“空手套白狼”,但及至这一“经济增长点”成为行业内的公开秘密,高校主动出击的态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具体操作的人员,多数已经只是受托的“内部人”了。而这个领域之所以会成为一个可以牟得暴利的“黄金点”,无疑正是因为高校一方掌握了入学机会这一中国社会目前依然高度稀罕的“产品”。如果说对于绝大多数正常过线的考生尚难以打主意,那么对于那些低于分数线的考生,这一“供应方”地位无疑是可以化作真金白银的。西安科大杨姓副校长有恃无恐地表态,就是因为高校在正常分数线之下再设扩招副线,此中考生“分不够、钱来凑”,已不单是高校之间普遍采用,甚而是全社会都心照不宣的规则了。此次东窗事发并连锁反应,还得感谢北航庞宏冰开出的10万价码太离谱,令家长心有不甘。 然而现实不等于合理。姑且不论这主副线之间以钱数代替分数决定取舍,已经背离了高等教育的原则,而且这一边缘地带的腐烂规则,更有扩散渗透之力,已威胁到了正常过线的考生。被兰州铁三中“勒索”方能得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就基本上都是已经正常过线的考生。问心无愧的成绩,竟何以也受制于淫威?一位同学回答说:“如果不交费,就会被愿出高价的(未上线)同学挤掉。”这也正是我们在看到有北航之其一、西安科大之其二、再闻兰州铁三中之其三而大感“每况愈下”的根本——当我们给腐烂开了一个口子,它就会四处蔓延。 因此,我们难免要有这样的担忧:高校、教育部门、中间人,甚至某些高中,在“招生经济”的诱惑面前,开始集结成利益一致、相互支持的集团。这隐隐约约正是最近接二连三发生招生大丑闻的背景,令人愤怒,更令人不安。而探其根本,集团的核心无疑是高校,问题的根子无疑是高校手中可以自由支配的“供应”权。因此,如果我们做不到“蛇打七寸”,对高校的“供应自由”加以限制或是全程紧密盯防,那我们就应该让市场出来说话——如果我们的高校也能够各自进行单独命题招生,那么即便是“分不够、钱来凑”的学生,也能够有了一个货比三家的选择,毕竟,正是这全国统考的模式多少令多志愿填报成为形式,而使每一个具体高校所掌握的入学机会成为垄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