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评:邓小平与中国命运的百年激荡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1日14:29 中国广播网

  这些日子,在中国,在民间、在官方,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名字——邓小平。这些日子,邓小平唤起了亿万人共同的关注、共同的思考、共同的回忆、共同的话题。

  各类传媒的重要版面、重要时段,都在讲述与邓小平有关的事。烈日炎炎中,荷锄下田的四川农民,会一字不差的说出“白猫黑猫”的名言;知识精英们在对邓小平的历史遗产进行反思;家人们流露出对他深深的怀念;他的部下、他的政治继承者和接班人,在重温、
手机聚焦中国军团战况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在反复宣示他的政治理念;国外政要、传记作家在回忆、在评价、在赞美;甚至他的牌友、他的厨师、他的警卫员也道出种种花絮、趣闻、内幕......其实,这一个人的故事、一个人的百年,已经远远超出了个体生命所容纳的时间和空间。

  这些日子,邓小平的百年诞辰之际。人们在回顾他履艰历险、曲折坎坷的政治生涯,人们在见证1904到2004中国社会的百年历程,人们在向这个闪光的、被镌刻在历史辉煌殿堂上的名字致敬。

  是什么使得中国昨天的历程、今天的成就、明天的蓝图,与邓小平紧紧交织在一起。仰望历史的天空,回溯百年前的中国,也许得像历史学家告诉的那样:为了深刻地掌握现在、准确地迈向未来,我们必须深入地去了解过去......

  一百年前,时间也是1904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避难于国外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在其一篇时评中写下这段话来概括当时的中国:“而今于东方大陆,有最大之国,最腴之壤,最腐败之政府,最散弱之国民...”

  那也是在一百年前,一个名字叫约翰.斯塔德的普通美国人,在经历了中国的旅游和见闻,回去后向他的同胞痛心的发出了感叹:中国的道路一度四通八达,现在是满目疮痍;她的街道令人厌恶;她的江河沟渠已经淤塞急需疏浚;甚至是她的寺庙也缺乏必要的修缮。她庞大的组织机构在平稳运行中已经疏于管理反应迟钝,腐朽的肌体一触即溃。这个古老帝国能够猛醒焕发新的活力,能够在脆弱的脉络中注入新鲜血液激活她呆滞的肌体吗?

  当时,古老的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的创局。历史茫茫的沧海,巨澜涤荡;百年悠悠的岁月,风云际会。一批批的仁人志士、先进分子,以“中国不能闭门而不纳,束手而不问”相激励,并由此付诸行动——

  他们试探着“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希翼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们小心翼翼投入“变法维新”,他们为“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们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目标的实现苦苦奋斗;在一次次军事的惨败、经济的衰落、政治的腐朽、外交的无能后,他们终于发现并欢呼“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他们勇敢地投入对这种革命的学习、模仿、实践和创新之中。在即将建立一个新的共和国之前,他们冷静并坦陈:“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革命成功,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成为中国的执政党。种种原因,那些带着浓厚主观意志的、空洞的革命“神话”和“激情”,一度仍旧弥漫在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世界在变,中国面临的历史性挑战和课题在变。中国先进分子们所承担的使命却没有随之而变。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曾经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实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被马克思主义所感召的人们,因为故步自封,思想迟钝,同样难免被马克思曾经批判过的种种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他们在实践中陷入盲目。那确是中国百年中又一个停顿的过程。

  经济学家统计:中国经济的总量,在1820年占世界经济比重的将近三分之一;1950年比重为4.5%;1973年比重为4.6%;1998年比重为11.5%。这一百多年,中国的经济像一颗坠落的行星,最终在1970年代末急转直上,迈向高速增长的轨道。奇迹的发生,是历史学家心目中的“邓小平时代”。

  在他生命的最后不到二十年时间里,邓小平把一个杰出政治家卓越的禀赋和才能,展示得淋漓尽致而十分灿烂。他带领着全体中国人民顺应了历史潮流、改写了历史篇章、创造了历史辉煌。一个猛醒而焕发出活力的中国、一个周身流动着新鲜血液的充满巨大能量的中国,再次吸引并感召着世界。

  在“邓小平的时代”,全面改革、经济建设、对外开放,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激发全体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活力和动力所在。这场伟大的实践,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这个时代产生了众多新鲜的词汇,和深入人心的流行话语:小康、特区、先富起来、改革是解放生产力、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三个有利、共同富裕、政治体制改革、一国两制......。可以断言,这些在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领域有着主导功能的词汇,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它们丰富的内涵,在今天以及将来的实践和理论建设中,依然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消化。

  一百年里,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经验,也使中国人深深感到,社会有时并不总是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因此,邓小平睿智而坚定的说:“社会主义如果老是穷的,它就站不住。”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时时强调,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要抓住历史的机遇,把握历史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做为一个开拓者、探索者,邓小平给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留下了新的课题。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他还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也是他给世界留下的一笔重要的政治遗产。

  邓小平他在退休时致中共中央的信中写道:“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把先辈开创的事业一代代发扬光大。中国人民既然有能力站起来,就一定有能力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带领着中国走向崛起、推进了中国向世界开放、他号召中国人民勇敢地踏上了富裕之路。他倡导的改革,使中国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在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一个古老的国度重新向世界发出召唤:中国本身拥有力量!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编:张春梅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