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三峡移民情定新故乡:只要勤劳 在哪里都能致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14:38 解放日报

  前天,刚落户奉贤四五天的陈小丽,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以前总想着到广东、上海打工,没想到如今我们已在上海安家落户了!”她一边说,一边领记者参观她的新家。

  这是一幢约12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小丽告诉记者,他们刚来新家就发现:客厅里有新的桌椅,厨房里有新买的100公斤大米,以及油、盐、酱、醋,甚至连辣椒酱也放了两瓶;自留地和承包田里,邻居们早就帮他们种好了粮和菜。

手机聚焦中国军团战况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从2000年8月开始,到本月15日最后一批三峡移民抵沪,上海已圆满完成接收安置任务,共有7519人成了“新上海人”。在上海各级政府和百姓的关心下,这些“新上海人”已逐渐纳入与上海社会和群众融通、融合、融化的轨道。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新的故乡,他们有的正忙着安家落户,有的人已通过努力找到致富之路……他们的日子正日渐红火。

  致富篇

  只要勤劳,在哪儿都能致富

  在落户奉贤区的三峡移民中,33岁的蒲自云颇有名气。原先不懂农业技术的他,来到上海后学种大棚西瓜,第一年就获得丰收,5亩地净赚了2万多元,现在他的种植规模已有近20亩田地。此外,他还较早地成为村里的村委委员,除了为移民们操心忙碌,也为村里的事尽心尽力。

  蒲自云说:“来到一个地方,不管是穷还是富,只要不怕吃苦,就能走上富裕路。”

  2001年7月24日,蒲自云正式落户到了奉贤区四团镇南十家村。在此之前,他先是在广东当了几年兵,后回到家乡重庆云阳县又搞起了运输业,从来没碰过农业种植。来到上海后,他却对种田动了心,因为他听说在这儿种田亩产值可达5000元,最高竟有8000元。蒲自云明白在上海种田也可致富。

  于是,蒲自云诚心拜村里一位60多岁的老农为师。先是参加镇里的农业技术培训,再在老农周小明的手把手指导下,蒲自云认真学种起了大棚西瓜。令他感动的是,师傅老周真是敬业,从最初专门跑来帮忙播种,到最后田里结出西瓜,老周逮着空就往他的田里跑。小蒲也不负师傅厚望,他种出的西瓜又大又甜,比当地老农种的瓜还要好。

  初尝了农业致富的甜头,小蒲现在种的地已有近20亩。其中,7亩地种水稻和蔬菜;2亩半地种葡萄,今年刚开始结果实,估计亩产值就能达到3000元;还有10亩地被种上了桃树,明年才会结桃子。在小蒲看来,在上海种田并不比打工差,现在他种的桃树、葡萄还没进入丰产期,每年就能有3万多元的纯收入。

  跟蒲自云一起落户南十家村的,还有他的父母和三位兄弟。蒲自云种的20亩地,其实集中了大家庭里所有的田地。他说,他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从事二三产业,就由他来从事第一产业。他介绍,弟弟在市区一个集装箱公司工作,每月收入有4000多元;两个哥哥在镇上的工业园区上班,大哥每月收入有1200元,二哥是厂里的车间主任,月收入不少于2000元。兄弟们说:“每月都发工资,真开心。”

  同样开心的,还有他们家的四位妯娌。小蒲说,以前在家乡,妇女们都在家里务农、操持家务,从不出门工作。现在,她们都在镇里的企业上班,月收入都在1000元左右。70多岁的老蒲更是反问:“怎么会不开心!”原来,老蒲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在家乡他每月能拿到70多元的“优抚金”,迁出之前听说到上海每月能拿到400多元,老蒲还不相信。现在他每月领到的“优抚金”竟是500多元。

  采访结束,蒲自云和他的父亲送了出来。记者回看,四兄弟一排崭新的楼房,在阳光下显得意气风发。

  据了解,在奉贤区,2001年7月24日落户的第一批193户三峡移民中,已有460多人到二三产业就业,不仅达到每户一岗的要求,有的甚至实现了一户多岗。在松江区,在政府的鼓励引导下,不少移民走出了自主创业的致富之路,据不完全统计,移民们开办了1家企业、7家移民餐馆、10多爿理发店,不少人还买了汽车搞起了长途运输和货物运输。

  当家篇

  落户这里,我们就是当家人

  43岁的黄凤香以前在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开餐馆,现在落户南汇区黄路镇海沈村后在一家企业食堂里工作。很难想象,这样一位“烧饭”的中年妇女会对入党有着满腔的热情。

  2001年7月黄凤香落户上海,2002年6月她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说:“到上海后,村里的党员为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令我很感动。我也要入党,为大家服务。”通过一年的考察,村党支部认为黄凤香的确表现不错,平时努力工作、乐于助人,因此推荐她参加党校的学习培训。黄凤香说:“我现在在食堂里烧饭,我就要做好服务,让大家满意。”

  今年38岁的张才坤,曾是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立新村的村委委员兼副书记,2001年7月20日落户南汇区黄路镇海沈村。十几年的党龄和长期的村干部工作,使他在2002年当选为黄路镇的党代表,去年又成为南汇区的党代表。他向记者表示:“我常提醒自己在平常生活中要做出党员的样子,起表率作用。我这个‘党代表’有5年的任期,要一直当到2008年哩。现在我主要是为三峡移民服务,希望今后也能为南汇人服务。”

  而落户在南汇区新场镇仁义村的移民彭文国,则是移民中唯一参与移民办工作的人。他说,“同是老乡,语言相通,心情相同,我愿做移民和当地居民之间的一座桥。”他还告诉记者,这几天为了做好新一批的移民安置工作,黄路镇海沈村村支书倪彩楼累得发烧到38.6℃,“我想,我们移民自己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彭文国原来是重庆市云阳县人和镇龙泉村的村支书,他于2001年7月带头移民落户南汇。落户后,他发扬党员模范作用,帮助做好移民思想稳定工作。并发挥语言优势,到南汇区移民办协助,当一名移民信访接待员,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员,移民突发事件、各种纠纷的调解员。

  在2001年移民刚落户时,由于生活、耕作习俗和语言上的障碍,有部分移民思想不稳定。他利用中秋佳节之际,以一位老乡的身份给194户移民写了一封慰问信,并将他家庭电话告诉每户移民。通过这种方法,加深了移民之间的感情。

  半夜上门解决与移民有关的事件,在他更如家常便饭。有一次,下沙飞桥村移民胡志林下班回家途中,不慎被车撞死,当晚11点有数十名移民扬言要找政府、找干部。彭文国得知后,就连夜赶到下沙,一方面疏散人员,一方面要大家冷静对待,要相信交警会按照交通法规正确处理,不能因为我们是移民而更改交通法规,要体现三峡人为大家舍小家的崇高精神。在场的移民见他的话在理,就听了劝告,慢慢疏散平息。目前,南汇区绝大多数的移民思想稳定,生活热情高涨,已向逐步致富的方向迈进。

  正如刚落户的陈小丽情不自禁说出“我是上海人了”,在与当地社会和群众融通、融合、融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移民已把自己当成新故乡的主人,参与新故乡的“当家作主”。据两次抽样调查,有84%的移民表示能适应当地的生产和劳动,有8l%的学生反映能适应当地学校环境;有43%的移民反映生活水平有了提高,28%的移民反映与老家差不多;有79%的移民对今后的发展有信心。

  成才篇

  孩子成才,未来更有希望

  在不少移民看来,孩子们能在上海更好地成长成才,就是自己最大的希望。

  现在崇明港西中学读书的王丽同学,随父母落户上海已有两三年了。回想起来,王丽说,自己刚来时在港西中心小学读五年级,感觉很不适应,特别是英语跟不上。要知道在家乡,一般要到小学四五年级才开英语课,但是上海的同学早在一二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所以,一到上英语课,王丽就好像在云里雾里,她甚至害怕上这门课了。

  这时候,老师和同学们来帮她了。先是班里成绩好的几个同学跟她结对子,一边有计划地帮她补习,一边及时解答王丽的不懂之处。教英语的朱老师更是抓紧点滴时间,帮王丽补上以前缺的课程,并充分利用周末时间,专门帮她“开小灶”。老师和同学还在生活上为她提供了许多帮助。这些使王丽感受到了温暖,为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她也发奋读书。后来的英语考试,王丽的成绩一下子从原来的40几分,跃升到了90多分。生活上王丽也迅速适应,和周围的孩子玩在了一起。这些,让王丽的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小女儿今年又被海南师范学院录取了!”来自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现落户在崇明中兴镇大公村,45岁的刘运梅也看到希望。要知道,她的大女儿也在四川乐山师范大学读书。孩子有出息,母亲再累也高兴。同是南溪镇人的王胜,2001年把家安在了崇明向化镇,去年7月他考入了上海体育学院,成为来到崇明后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三峡移民。

  据介绍,崇明县于2000年开展移民安置试点,其后又安置了两批移民,目前共安置移民348户,1515人。其中,目前约有360多名移民子女正处读书期间。为帮助移民子女有效提高学习成绩,崇明教育部门组织相关学校开展帮教助学活动,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和优秀学生帮助解决移民子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帮助,移民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了较快提高,不少人还成了优秀生。到目前为止,该县已有12个移民子女考上了大专院校。 作者:本报记者黄勇娣刘颖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