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不可逾越的道德防线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02:46 法制晚报

  最近,被媒体广泛质疑的“新兴医院广告是否夸大宣传”一事,牵扯出两位“名人”,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影视演员,一位是当红的歌星。针对社会对这种“名人”效应产生的质疑,前天上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出了“致社会名人、明星的一封公开信”,希望明星们爱惜形象,拒绝重金聘请的虚假广告和其他活动,并力劝明星慎做广告(8月19日《法制晚报》A5版)。随后,法晚又刊登“明星做广告,骗你没商量”等文章,对“名人、明星”做广告现象进行“会诊”。

手机聚焦中国军团战况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说起“名人”做广告,还要追溯到20多年前,第一个“下海”之人当属著名演员李默然给南方一个企业做的一个广告。不曾想,李默然的一个广告,犹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在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许多人提出李默然做广告,影响了他所扮演的“邓世昌”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

  然而,事过境迁,如今“名人”做广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相反,电视上见不到“名人”广告,才会令大家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大家见多不怪,也就任其自然了。但是实事求是地讲,一些“名人”所做的广告,实在让人难以“恭维”,可以说其做的广告与他们在舞台上、荧屏上的形象大相径庭。

  按理说,“名人”做广告,是“名人”自己的事情,现在讲究的是市场经济,人家利用闲暇之余接拍点广告,增加点收入本无可厚非。但是,这其中有个问题很值得探究,就是作为“名人”,你在接拍广告的时候,调查了解过他们的资质吗?你知道他们的“医术”有多高吗?你在拿到钱的时候想到自己的责任了吗?如果连这点起码的常识都想不到,为了钱什么广告都敢接拍,可就真应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老理了。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并不是他自己“吹捧”起来的,而是广大观众给“捧”起来的,既然观众能“追捧”,当然也能“棒杀”。失去观众的热心支持,“名人”终将会成为“常人”,“明星”也终将会成为“流星”。作为“名人”,一旦失去众人的“拥戴”,即便是皇帝也会翻身落马。

  道德是一个无形的“试金石”,它能够使一个人的形象在群众心目中“增值”,也可以检验出一个人做人的“真伪”。“金钱”并不是生活中的唯一,维护“名人”品牌的价值,才能使自己的道德防线厚实。否则,一味突破约束自己的道德防线,去追求所谓的“金钱”利益,等待自己的将是一辈子的懊悔。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UC音频直播奥运赛事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北航招生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购房租房经历征文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