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节水”法规首度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17:58 深圳晚报

  “节水”法规首度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超额用水加倍交费 旧式马桶太耗水将淘汰

  本报记者康剑波报道市政府起草的《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昨天首度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条例规定,居民生活用水超定额、单位用水超计划将加价收费,而那些浪费用水的
手机聚焦中国军团战况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盛夏靓丽风景线
旧式水龙头、马桶将列入“淘汰名录”。

  居民生活用水三级定额

  据了解,我市自1996年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城市供水用水条例》后,已先于内地其他城市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水价(即累进加价),居民生活用水超过基准水价部分的水费按该规定全额进入“水费调节基金”。但我市的商业、工业等单位用水则一直未建立和实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

  为弥补原来水价机制中存在的缺陷,《条例》对居民生活用水、单位用水的累进加价及标准作出了明确划分。居民生活用水实现三级定额阶梯水价:定额标准以内的部分,按照其用水基本水价交费;超定额标准第二阶梯的部分,按照其用水基本水价的1.5倍交费;超定额标准第二阶梯以上的部分,按照其用水基本水价的2倍交费。

  用水单位的用水计划按月进行考核,用水单位用水超过计划,应当在1个月内按规定缴纳超计划部分的加价:超过用水计划50%以内的部分,按照其用水基本水价的2倍交费;超过用水计划50%至100%的部分,按照其用水基本水价的3倍交费;超过用水计划100%以上的部分,按照其用水基本水价的4倍交费。

  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

  深圳作为一个仍处于建设发展阶段的新兴城市,建设项目的用水、节水工作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过去的习惯做法是仅要求新建、扩建、改建的工程项目应按规定建设配套节约用水设施,而对于建设项目是否与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及用水计划相匹配没有进行论证和审查。《条例》对耗水量高的建设项目用水、节水评估制度作了详细的规定:年设计用水量在5万立方米以上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用水节水评估报告报市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年设计用水量在3万至5万立方米的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用水节水评估报告报区水务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条例》还规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并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耗水旧式马桶须淘汰

  目前,我市用水器具质量不高造成的不合理用水和漏水现象严重。深圳市有关方面曾对市场上销售的水龙头、抽水马桶等用水器具做过调查,产品不合格率高达43%。

  据统计,由于不合格用水器具造成的浪费用水至少占总用水量的5%~10%。此外,我市在建市初期使用了大量旧式的卫生器具和给水设施,质量较差,耗水量大,一些公共设施的漏水、长流水现象主要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急需更新改造。

  实行节水型用水设备、器具名录和淘汰的用水设备、器具名录,是按照国际惯例搞好用水器具管理的新举措,这一制度的实行,将使我市节水工作中对用水器具的管理进入国内领先行列,并与国际惯例接轨。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低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高深圳严重缺水

  我市是全国7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占有的水资源量约550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4,广东省平均水平的1/5。目前我市70%的用水量靠境外引水,按规划到2010年需水19.43亿立方米,而已落实的水资源指标仅有12.59亿立方米,届时缺水额为6.84亿立方米。

  另一方面,我市用水浪费十分严重。据1997年的统计,特区内人均居民生活用水为223升/日、人均公共设施用水为204升/日,二者之和即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为427升/日,大大超过南方大城市人均综合生活用水261升/日的平均水平。从水务局对我市59家有代表性的企业所进行的水平衡测试结果来看,我市节水的潜力约14%,按2003年总供水量13.6亿立方米计,每年可节水1.9亿立方米。(康剑波)

  作者:本报记者康剑波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