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大熊猫”发现人法国传教士戴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23:21 云南日报 | |||||||||
云南日报网 新华社成都8月24日电(记者毛朝敬)据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的资料显示:世界大熊猫现代称谓的诞生,应归功于法国苦修会神甫、博物学家戴维(ArmandPereDdvid )。
戴维1826年出生于法国比利牛斯山区的一个小镇,36岁时被派遣到中国北京的天主教苦修会工作。1862年至1874年,他先后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传教,同时担任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的通讯研究员。戴维在中国除传教外,还把主要精力放在收集、研究各种野生动物的驯化,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以及大批十分珍稀植物、昆虫类,并为它们命名。他在中国各地先后发现了68种鸟类新种、100多种昆虫和多种哺乳动物新种。1869年3月,戴维辗转来到四川穆坪(即现在的宝兴县)东河邓池沟天主教堂,担任这里的第4任神甫。邓池沟天主教堂是1839年法国天主教会在四川秘密修建的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戴维首次发现了大熊猫与金丝猴。据有关资料记载,戴维在日记中写道:“1869年3月11日,在返回教堂途中,这条山谷中的主要土地占有者一个姓李的人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去用茶点,在这个异教徒家里,我看到一张展开的那种著名的黑白熊皮,这张皮非常奇特,我的猎人告诉我,我很快就会见到这种动物,猎人们明天就出发去猎杀这种食肉动物,它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1869年3月23日,戴维又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猎人在离开十天之后,今天回来了,他带给我一只年幼的白熊,捕到时是活的,为了携带方便,它被杀死了”。对此,戴维哀叹不已,他描述说:“他们以很高的价格把这个年幼的白熊卖给了我,它除了四肢、耳朵、眼睛周围为黑色外,其余全为白色。它的体色同我以前看到的成年个体毛皮的颜色是一样的。”之后,戴维将这只“白熊”标本寄给巴黎自然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MelneEdwaeds),爱德华认真研究后认为:“在外部形态上,它确实同熊非常相似,但它的骨骼特征和牙齿明显地与熊不同,却与小熊猫和浣熊很相近,它肯定构成一个新属,我称之为Ailuropoda。”为了纪念戴维对大熊猫这一新物种的发现,爱德华将大熊猫的学名定为AiluropodamelanoleucaDavid,这一学名一直沿用至今。 据资料记载:戴维1874年回国,先后出版了《中国之鸟类》《戴维植物志》,1872年被法国当局任命为法国科学学院院士,1896年分别被法国地理学会、法国社会科学学会授予金质奖章和大师的荣誉称号。1900年11月10日戴维在巴黎逝世,终年74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