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春在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的讲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12:29 云南日报 | |||||||||
云南日报网 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在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 (2004年8月21日)
李长春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中央有关部门联合举办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这对于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这位历史伟人,学习他的光辉思想、崇高品德和革命风范,进一步加强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坚持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代表党中央,对这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并通过你们向广大理论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特别是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在世界上也有巨大的影响。他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他的光辉一生充分表明,他不愧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他的名字,同我们党、国家和军队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辉煌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同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辉煌历史紧紧联系在一起。 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集中全党智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编辑出版了邓小平同志的一系列著作。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十四大以后,中央决定编辑出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增订出版第一卷、第二卷。这些著作概括了邓小平同志在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独创性思想,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之后又写入宪法。十五大以后,全党兴起了一个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要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经过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不断取得新进展,邓小平理论日益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运用这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十多年来,广大理论工作者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坚持把研究邓小平理论同宣传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坚持把研究邓小平理论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坚持把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关系的认识,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加强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对于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的光辉思想,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把这项工作继续抓紧抓好。明天,胡锦涛同志将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提出新的要求。这里,我就加强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谈几点意见。 第一,通过加强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的认识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新成果。邓小平同志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同时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时代要求,用新的思想观点发展马克思主义,说出一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说过的符合当代客观实际的新话。在拨乱反正遇到“两个凡是”障碍的时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支持和领导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进程中,他尊重实践,敏锐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常规,既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从中国的现实和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出发,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思想,创造新理论。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根据实践和时代要求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高度。 今天,我们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就要学习邓小平同志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勇于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科学态度、理论勇气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理论创新的自觉性;就要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进一步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就要研究如何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使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就要研究如何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就要研究如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和深化理论创新的崭新起点,坚持求真务实这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更好地回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遇到的新问题,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二,通过加强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内容。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努力。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总结中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他指出:“我们的原则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走中国自己的道路,我们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刻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的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科学论断,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邓小平同志指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需要我们继续写下去的“大文章”。 今天,我们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就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始终坚持从当代中国实际出发,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又坚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性地推向前进;就要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个基本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就要研究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认真分析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和一些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就要研究如何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总结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进一步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和加强党的建设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就要研究如何全面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把坚持“四基本”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就要研究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课题,继续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 第三,通过加强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整个科学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的主线。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如何认识发展、怎样加快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他反复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关键是发展经济。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我们确定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路线。他指出,加快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要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决不能丧失机遇;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力争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他强调,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于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既要把握沿海率先发展的大局,又要把握沿海发展起来后帮助内地发展的大局;要始终注意维护社会稳定,解决好人民内部矛盾。这些思想,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在发展问题上的战略思考,对推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今天,我们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就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始终把握发展这个关系全局的根本问题,坚决排除一切干扰,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就要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问题上的一系列理论创新,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要研究如何根据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加深理解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就要研究如何吸收国外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去。 第四,通过加强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的认识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他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强调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他曾经说,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我们党执政以后尤其要注意防止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他强调,“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就是人民利益标准。我们的一切方针政策、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都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他指出,人民群众是改革和建设的主体和决定力量。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越是改革深入,越要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他指出,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这些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进一步回答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一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 今天,我们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就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时时充满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处处体现对人民群众的关心,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坚定人民立场,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就要研究如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记“两个务必”,进一步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就要研究如何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并把它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路线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就要研究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五,通过加强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党的建设思想,分析我们党在执政特别是改革开放条件下面临的新考验,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他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要改善党的组织状况,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四化”的要求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各级领导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这些思想,对我们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今天,我们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就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始终高度重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领导作用,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根本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要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回答和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就要研究如何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要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重大问题,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就要认真总结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研究和借鉴世界上其他政党治国理政方面的有益做法,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通过我们的研究,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的基础之上。 第六,通过加强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认识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他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我们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他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就没有一切。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使马克思主义的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宣传,特别是在一切重大理论性、原则性问题上的正确观点,在思想界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克服封建主义的影响,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在对外开放中,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教育人民尤其是青年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满怀信心地说,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今天,我们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就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就要研究如何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既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又反对迷信西方思想理论的教条主义,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侵袭;就要研究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和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下,如何既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坚决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就要研究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的形势下,如何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 以上六个方面,是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着重把握的问题。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努力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为推动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首要任务,是党最根本的思想建设。实施这一工程,要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研究重点,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形成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形成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队伍。 目前,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开局良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极端重要性,满腔热情地投身于这一庄严的历史任务,不辜负党和人民交付给我们的光荣使命。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思想理论界的共同努力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一定能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一定能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一定能进一步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同志们,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是时代赋予广大理论工作者崇高而神圣的责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求实的作风扎实工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促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今天,我们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就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时时充满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处处体现对人民群众的关心,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坚定人民立场,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就要研究如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牢记“两个务必”,进一步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就要研究如何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本质要求,并把它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路线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就要研究如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善于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五,通过加强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党的建设思想,分析我们党在执政特别是改革开放条件下面临的新考验,强调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他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要改善党的组织状况,还要改善党的领导工作状况,改善党的领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全党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四化”的要求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各级领导干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这些思想,对我们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今天,我们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就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始终高度重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领导作用,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根本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要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据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论断,进一步回答和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就要研究如何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就要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和执政环境等重大问题,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就要认真总结党在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研究和借鉴世界上其他政党治国理政方面的有益做法,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水平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通过我们的研究,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自觉运用的基础之上。 第六,通过加强邓小平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认识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加强团结、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他强调,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我们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他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就没有一切。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是要费尽革命思想家心血的崇高的创造性的科学工作;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使马克思主义的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宣传,特别是在一切重大理论性、原则性问题上的正确观点,在思想界真正发挥主导作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克服封建主义的影响,抵制外来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倾向,在对外开放中,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教育人民尤其是青年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满怀信心地说,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今天,我们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就要像邓小平同志那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始终坚持和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就要研究如何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出发,既反对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又反对迷信西方思想理论的教条主义,抵御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侵袭;就要研究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和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下,如何既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坚决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就要研究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的形势下,如何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凝聚力、感召力。 以上六个方面,是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着重把握的问题。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努力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为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为推动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在这里,还要特别强调的是,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首要任务,是党最根本的思想建设。实施这一工程,要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研究重点,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中,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力争用十年左右时间,形成充分反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形成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队伍。 目前,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开局良好,各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极端重要性,满腔热情地投身于这一庄严的历史任务,不辜负党和人民交付给我们的光荣使命。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思想理论界的共同努力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一定能不断取得丰硕成果,一定能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一定能进一步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同志们,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研究和宣传,是时代赋予广大理论工作者崇高而神圣的责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求实的作风扎实工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促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