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谈信息化时代海尔制胜的“三个能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14:42 新华网 | |||||||||
新华网青岛8月25日电(记者刘海民)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近日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就信息化时代的海尔如何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赢得胜局,谈到了海尔发展过程中的三个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运作营运资本能力,这三个能力使人耳目一新。这好比一个人既要迅速成长,又要有相适应的造血和呼吸能力,否则长不大或长得快死得也快。张瑞敏如此断言。
成长能力:现今中国企业面临的巨大考验 张瑞敏认为,中国入世之后,成长能力是对所有中国企业的巨大考验,这是竞争对大的需要。他说,中国加入WTO后两个一体化已经形成,一是国内外市场一体化,二是国内外竞争对手一体化。这两个一体化的变化使中国企业一下子面对了全球市场和全球竞争对手。这不以企业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你必须发展到足够大,企业发展不到一定的规模就很难参与市场竞争,很难站住,张瑞敏说,成长的目标首先就是达到国际规模,哪怕是生产小螺丝和纽扣。500强其实就是500大,能做到那么大的规模就应该强,哪天做不到那么大了,自然就强不起来了,这个没有什么可争议的。正是在这种做大做强的思想指导下,也就是先有世界规模的概念,必须要做到这么大,海尔确定了彻底的第一主义发展目标,首先在规模上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目前,海尔目标是首先把白电做成为规模上的世界第一。要快速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因素是必须进入全球大流通,现在是流通为王,流通制约制造,现在经济全球化就是流通全球化,这是张瑞敏的阐述。 既有规模又能盈利的关键是与用户双赢 现代企业利润≠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具备能与用户双赢的能力。张瑞敏认为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微利时代,要解决好既要有规模又要有盈利的矛盾统一体。但现在谈盈利能力和没加入WTO前不一样,计划经济时代应该是保护性盈利,改革开放初期是机遇性盈利,现在不同了,全球制造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既要有规模又要有利润,我认为做得最好的公司是丰田,原因是丰田汽车高中低档都有,可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而且每一档的汽车都可以与其他品牌竞争。由此,张瑞敏认为现代企业概念中,利润就是一个结果,或者一种机遇,盈利能力是一种双赢的能力,企业跟用户之间能够实现双赢,企业卖的产品价格用户才能接受。也就是说,一个企业能够提供给用户其他企业提供不了的产品附加值,用户才愿意多花钱买这个不同的产品,这是企业在做大规模的同时得到盈利的途径。张瑞敏列举了世界第四种洗衣机-海尔环保双动力洗衣机的例子,虽然这种洗衣机比平常的洗衣机贵了几百块,但是卖得非常不错,很多用户非常喜欢。 现金流是企业的呼吸能力 运营资本的能力在张瑞敏看来是企业保持通畅呼吸的关键。信息化时代需要速度,海尔以定单信息流带动物流资金流运转,使管理学中的三个基本流高速有效的运转。据统计,中国流动资金贷款为8万亿,占GDP的70%,而发达国家只占20%一30%,这么大的流动资金账款收不回来,显然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张瑞敏说,企业的资本运营能力更是如此。一般企业为仓库采购和生产,这就非常危险,很容易造成货物积压和大量应收账款,这样企业的资金流就会出现大问题。海尔的做法是为定单而生产,并以时间消灭空间,保持物流有序。这是海尔5年流程再造的成果之一,流程再造实现了现款提货,到2004年5月份海尔实现了流动资金零贷款,企业的竞争力大大提高。凭借三个能力,海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强大威力,企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2004年上半年海尔集团国内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预计2004年年底海尔冰箱的规模将有可能做到世界第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