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中国传媒大学 50周年校庆挂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02:37 京华时报 | |||||||||
本报讯 (记者肖锋)昨天记者从北京广播学院获悉,该校已于8月19日得到教育部的同意,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英文全称: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缩写:CUC),并拟于9月7日学校50周年校庆时正式挂牌。 更名缘由符合“大传播”需求
北广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更名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情况做出的。信息技术和传媒产业的发展对学校学科结构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迫切需要树立“大传播”的观念,为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提供全方位服务。传统的学科结构已不能满足现代传媒教育和研究的需要,进一步拓展学科领域,调整学科结构成为必然要求。其次,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需要一所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此外,学校更名有利于准确反映目前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避免两级学院称谓相同导致的误解;在某些国际交流场合消除“学院”比大学低一格的障碍;增强全体教师的荣誉感和爱岗敬业意识,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 更名条件达到大学设置标准 目前国内相关学校水平参差不齐,北京广播学院作为教育部直属的“211工程”重点大学,在传媒教育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已成为该领域的中坚力量。该校已建立起完整的大学架构,具备将“学院”更名为“大学”的条件。目前下设16个二级学院,学院下设38个系,校、院、系三级管理的大学架构已经成型。在办学层次、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学生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已经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大学设置标准。 更名背后曾想改为北广大学 校方介绍,学校更名议案前后经过了两年多的讨论,“北广大学”曾经呼声很高,但“中国传媒大学”最终获胜。 认为可以采用“北广大学”作为新校名的理由是,“北广”是目前社会各界(包括学生、家长、校友、兄弟院校、媒体等)对其的惯称,“北广大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新旧校名之间的传承关系;可以避开按行业领域命名的局限,为学校今后发展留下较为广阔的空间。反对意见认为,“北广”二字为非固定词组,含义模糊,并且容易导致误解,如把北广大学视为北京广播大学的简称,或与电大混淆等等。 经过反复斟酌、比较,学校认为以“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新校名是最为理想的选择:符合学校的学科设置,已经远远超出广播电视的范围,广泛涉及电影、网络、出版、报刊、新媒体等其他多种媒体的办学实际。同时,在校名中冠以“中国”字样符合实情。此外,“中国传媒大学”使该校新旧校名的衔接自然。“北京”对应“中国”,“广播”对应“传媒”,“学院”对应“大学”。北京广播学院的知名度等品牌资产可以由中国传媒大学顺利继承。 各方反应更换校名褒贬不一 北广曾以校长的名义向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发函200封征求意见,更名事宜得到了绝大多数人士的支持。在该校教代会上,学校更名议案以97%的赞成票获得通过。而记者在随机询问的十几名北广的师生中,却有不少人认为,“北广”的叫法几十年来深入人心,已具有很高的“品牌”价值,丢掉这个名字感觉很可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