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污染屡治无改善 斩断污染黑手为何这么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10:56 新华网 | |||||||||
工业废水排放一直是黄河污染的主要来源。前不久。记者在对黄河中上游水污染的调查中发现,尽管沿黄各地近几年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黄河河段重点污染源的监测、监管,关闭打击了一批"十五小"、"新五小"等污染企业,但黄河遭受的工业污染却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为何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局面?企业治污的难点在哪儿?出路又在哪儿? 6年3次限期治理,为何限而不治
黄河进入甘肃省白银市,水污染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其中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是最大的废水排放源。这家企业每年排放废水1054万吨,排放污染物1580吨,占全市排放总量的50%以上,其中铜、铅、锌、镉、砷等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市重金属排放总量的90%。 这些重金属污染物大多来自白银公司冶炼厂,作为我国铜冶炼的老企业,冶炼厂已运行40多年。1998年和2001年,甘肃省环保局、甘肃省经贸委对这个厂废气、废水污染源先后两次限期治理。2002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家经贸委再次限期治理,要求到2005年必须实现达标排放。6年3次限期治理,但冶炼厂的治理项目至今仍无实质性进展,大量硫氧化物烟气和含高浓度重金属的酸性废水继续超标外排,污染依然十分严重。 白银公司曾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属国有大型有色金属联合企业。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企业生产工艺粗放,技术水平落后,环保欠帐多,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特征的结构性污染十分突出。现在,治理白银公司冶炼厂的污染,必须要通过整体技术改造方能解决,据初步设计预算,环保治理及整体技术改造需5.3亿元资金。"现在有方案,有办法,就是没钱。"白银市环保局局长吴沂无奈地说。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甘肃省为治理白银公司污染,已先后"戴帽"下达了1200万元资金。吴沂介绍说,白银公司目前正处于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显现,企业无力筹措巨额资金,致使限期治理一直停留在项目的前期准备阶段。从2000年开始,白银市环保局年年向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反映冶炼厂的污染问题,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样的国有大企业无法一停了之,企业维持生产还要养活几万职工,否则就是关系稳定的大问题。"吴沂说。 记者在宁夏、内蒙古等省区采访时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沿黄重点的老工业企业立足当地资源,运行了几十年,污染防治欠帐较多,诸如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均为上个世纪50年代建设的重污染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落后,能耗、物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污水成份复杂,治理难度大,多年来虽经过技术改造和污染处理,但总体工艺技术水平仍然比较落后,有些重点污染源很难实现达标排放。这些国有大中型老企业,由于企业效益不佳,政府也帮不起,成了工业污染治理的"老大难"。 严抓紧管重罚,为何"卡不死"偷排偷放 今年4月中旬,甘肃省组织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开展了"黄河沿线排污企业突击稽查"行动,结果在四天的检查中,发现了大量违规排污的问题:耗资数百万的进口环保设备常年闲置、敷衍应付检查临时开动环保设施、限期整改的环保建设项目一拖再拖。在武威市瑞丰啤酒原料有限公司兰州麦芽厂,稽查人员发现,两台污水处理设备完全闲置,污水池已废弃多年,大量污水通过地下排水通道排入黄河。不久前,宁夏吴忠市在检查境内的排污企业中,也发现黄河纸业公司、吴忠银欣纸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停运环保设施,将生产中产生的黑液直接排入黄河。 监管力度加大,处罚不断加重,为何偷排现象、污染事故仍然时有发生?记者一路采访了沿黄10多家大中型企业,听到的几乎是同一种声音:环保难见效益,企业投资环保是赔钱,运转环保设施就是扔钱。一些污染企业把不法排污当作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捷径"。 宁夏美利纸业集团公司是自治区造纸行业的龙头老大,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贡献"了全区20%左右的工业废水。因排放废水严重超标,这家上市公司曾多次被媒体曝光。近两年,企业投入了近2亿元进行污染治理,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效果。美利纸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崇喜告诉记者,今年企业维持环保设备的运行至少要投入2000多万元,这就意味着,美利每吨纸的生产成本要增加近90元。 在另一家较大的造纸企业宁夏沙湖纸业集团有限公司采访时,记者参观了企业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的"酸析木素"法处理黑液的环保设施,这套设施运转一天的费用是1万多元。公司副总经理田桂琴介绍说,从去年开始运行到目前,运行的这套设施每月都要投入30多万元,而且只有环保效益,没有任何经济回报。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沙湖纸业正在筹备建设一套黑液碱回收装置,这套设备需要投入近5000万元。"每天保环保,一个劲往里扔钱,企业确实背不起。"田桂琴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没资金建设环保设施,或者建起了设备却难以负担高额的运转费用,这种状况在企业中还普遍存在。 内蒙古包头市和发稀土有限责任公司由于排放的废水严重超标,曾经在去年4月初,被当地政府关停近一个月,企业遭受了巨大损失,甚至公司环保所所长也在关停的当天突发心肌梗塞,死在了办公室里。公司副总经理安卫国说,近几年企业为治污没少下工夫,由于科研技术不到位,也投了不少"冤枉钱"。2000年,投入1200万元建成的氯化铵处理系统,设备采用石墨材料,结果运转了两年就报废了。去年年底,公司又投入1200多万元改用钛材料重建设备,现在运转正常,但产品的生产成本却因此每吨增加了近300元。记者了解到,和发公司废水中还有30%的硫酸铵超标,由于浓度低,暂时还没有办法处理,只能直排。 "要我治"变"我要治",还需多轮驱动 记者用近两个月时间,走访了沿黄干、支流部分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监测部门和企业,干部、专家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的出路,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今年6月20日前,宁夏的16家5000吨以上的造纸产业,将全部安装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初步建立起重点污染源监控信息网络。宁夏自治区环保局污控处处长赵勇介绍说,加强环保部门对重点污染源的监测、监控,可以随时掌握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从根本上扭转重大污染事件信息反馈和查处工作滞后的局面,这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环保局局长杨介中说,针对企业治污资金投入缺口大,国家应该考虑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帮助企业争取部分银行贷款投入到治污项目中。 企业治理污染需要寻找良性长久的出路。宁夏自治区环保局局长邸国卫认为,应该将市场机制引入污染防治领域,用市场来调动企业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积极性。通过市场作用,从原来"谁污染谁治理"的企业个体行为,引申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供求关系,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环保企业乃至环保行业,向污染责任方提供商业性环保服务,逐步实现环境治理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同时,在企业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鼓励多家企业污染处理设施共建共享和治污设施专业化运行,提高治污设施处理效率,降低污染治理费用,逐步解决普遍存在的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环保设施,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 邸国卫说,在完成环境容量测算和分配的基础上,应尝试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帮助企业将通过技术改造、末端治理等措施削减下来的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出让,真正使企业通过污染治理获得效益。此外,还应对企业进行"环境信用等级"确定,使之成为企业上市、信贷的重要依据,使环保企业在上市、信贷方面受益。(完) 来源:焦点网谈 新华网宁夏频道 新华网记者肖敏 马维坤 侯德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