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城市圈·长三角) 竞争:迈向合作的阶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8日06:30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任大文 黄磊 习少颖

在长江三角洲,有3个“硅谷”正在打造。

天堂II 战乱魅影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盛夏靓丽风景线

上海提出建设“中国硅谷”,杭州提出营建“天堂硅谷”,苏州则亮出了“长三角硅谷”的大旗。

资料显示,长三角各城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中,集成电路、纳米材料、计算机网络、软件等产业的同构率分别是35%、48%、59%和74%。新华社记者曾撰文对此表示忧虑,《中国经济时报》则称之为“打乱仗”。上海市政协的一份调查报告透露,长三角各主要城市间发展水平已无明显落差,产业同构难以避免。

在石化行业,上海借助金山石化、高桥石化、漕泾化工、巴斯夫化工,江苏借助仪征化纤、金陵石化、扬子石化、南化集团,浙江借助宁波的埃克森美孚、英国石油、美国道化学等跨国巨头,分别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的重化工基地。

产业规划同构严重,现实中的招商“大战”更为激烈。上海的同志告诉记者:“我们在里面谈判,苏州昆山的官员就在外面守候,想找机会将投资者拉到昆山。”苏州的同志也有同样的抱怨:“我们请来的客商后面,常常跟着一长串来自上海和其它城市的车队。”

上海启动“173计划”,在郊区划定173平方公里的区域大力发展制造业,以此带动相对滞后的郊区经济,并将产业链延伸到苏浙腹地。苏州有的同志则认为:173,比昆山;辐射是将来,眼下是抢项目。

2003年,苏州工业园区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嘴边”夺下英飞凌公司,赢得首期10亿美元合同——媒体称之为长三角引资的“巅峰之战”。反之,上海松江也从昆山“嘴边”抢下广达电脑——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

这块中国最发达、最繁荣的区域,各地都将制造业作为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发展形势犹如乘上了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产业的勃兴中,伴生着喧嚣与躁动。

“优势互补,密切合作”,是沪苏浙高层首脑在2001年就确定的区域联动原则。但在现实中,“互补”的市场更多地表现为“互争”。

曾有人希望,上海通过产业的梯度转移,让苏浙两省予以承接,三地进而形成完善的产业分工与配套关系。但更多的专家提出,上海自身还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后期,其向以服务业为主的都市经济过渡至少还需10年左右时间,在这段时期里上海必然是二、三产业并举。

大规模的梯度转移显然尚未“水到渠成”。

经济学家樊纲认为,与国际经济发达区域比,长三角仍然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没到挑肥拣瘦的时候。不管低端市场、高端市场,能赚钱就可以搞。

对当前长三角的产业现状,浙江省发改委环境资源与地区发展处副处长马德富认为,这里的许多产业面向全国市场和全球市场,从供给总量看,并未超过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说,区域内产业同构有其客观性。长三角区域内不同地区的重复生产,只要是企业的自主选择,只要不是低水平重复,就不能视为市场分割。他强调,恰恰是竞争产生的优胜劣汰,能够推动统一市场的形成。

浙江省经贸委综合处处长周必建的观点是:按照行业大类来看,好像长三角同构问题较大;但从具体产品分类看,又并非全然如此。

南京大学刘志彪教授提出,评判重复建设,关键要看四个条件——市场是否供大于求,产品是否同质化,技术档次是否雷同,规模效益是否不够。而且,用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只要企业能够生存,就证明市场尚未饱和,在此情况下项目重复恰恰满足了市场需要。重复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淘汰。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历史上的重复建设浪潮之所以让人“谈虎色变”,是因为那时许多项目是地方政府所为,花的是国家财政的钱。而现在,企业越来越多地成为投资主体,投资行为的市场性日益明显。“乱仗”一词,生动刻画出竞争之激烈。目前在长三角发生的产业之争绝非理想发展模式,但也似乎不必“杞人忧天”。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中心地段曼克顿广场。宁波雅戈尔服饰公司在此以年租金750万元租下了1500平方米的场地,开设了雅戈尔上海旗舰专卖店。

沪苏浙三地纺织服装产业都很发达,雅戈尔当算竞争中的成功者。不过,杀进南京路并非只为了在上海市场抢份额,他们更看中上海作为龙头城市的广告效应和高位效应——信息、资金、技术、服务……“国外品牌服饰进入中国、进入上海,要是雅戈尔连位置都没有,还谈什么发展?”雅戈尔上海分公司经理邵丹如是说。

这种模式被长三角人称为“前店后厂”。即:长三角企业将总部或窗口设在上海,生产基地仍放在当地。春兰集团、均瑶集团、阳光集团……苏浙两省已有不少著名企业将总部迁到上海。

作为世界级大城市,上海具备的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这四大功能,是每一个有战略意识的企业所不容忽视的。

最初,这种迁移引起过当地政府的紧张和争议。

当年春兰总部迁沪时,在泰州乃至江苏全省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呼吁要制止企业资源的“流失”。后来类似情况再三出现时,江苏人释然了。他们认为企业发展到一定水平,现有条件已不能满足其发展需要,它必然会到更大的城市去寻找机会。

江苏《新华日报》副总编辑缪小星谈到春兰案例时说:“春兰已在资本市场开展大规模运作,在上海这个金融中心它才能充分施展。况且,它的生产基地还留在泰州呀!”

在浙江,许多人与记者谈到这一现象时,不约而同地用到“反哺”这个词。其意是,这些企业在上海发展壮大后,终究会回报家乡。据悉,均瑶集团就多次组织在沪浙商和上海企业,集体回乡寻找多元投资机会。再来看“差异竞争”模式,又一个被许多人寄予厚望的合作方向。

在长三角,尽管各地争上电子信息项目并冲突甚多,但一条产业链还是清晰地显露出来:

上海强在芯片设计、集成电路,苏锡常集中于整机和零部件生产,杭州的拿手戏是软件开发。三省市的电子工业基础和科研实力本来就很强,经过多年竞争,各地的比较优势开始显现,产业差异和分工渐渐成形,并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为了带动上海的信息产业更快发展,上海市投资100亿元在毗邻的浙江嘉善县建设信息产业园,牵头将台湾的电子企业引入。上海规划、设计、招商,邻地配合、生产,这是对理顺产业脉络的一次跨地区的有效运筹。无论是“前店后厂”模式,还是“差异竞争”模式,合作产生的前提和基础都是充分竞争。充分竞争之下,各城市都得到发展,同时还产生一批有实力、有眼光的合作主体,在市场规律的导引下进行产业分工。竞争与合作,谁也离不开谁。

上海市一位领导认为,产业分工不能以计划方式固化,分工的推动需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在经济发展的多层次来形成。

在长三角采访区域一体化,时常给人错综复杂的感觉。用苏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徐伟荣的话说就是:“充满辐射与反辐射、集聚与反集聚、一体化与反一体化”。他认为,这是区域一体化进程走向深入的必然,“越深入,深层矛盾就越多,但最终都得到解决”。

【相关报道】
(08-28 07:03)
(08-25 07:02)
(08-2007:06)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千张即时奥运图片报道
窦文涛侃奥运(视频)
奥运场馆瘦身风波
高校招生现丑闻
机动车负全责遭质疑
北京地铁美食全攻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新浪连载:70派私人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