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资源污染调查:谁在向“母亲河”排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8日09:51 新华网 | |||||||||
新华网银川8月28日电(记者肖敏、马维坤、侯德强)尽管黄河流域正在采取措施治理污染,但目前黄河污染仍在不断加重。前不久,记者行程3000多公里,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四省区黄河两岸,实地调查了黄河中上游水污染的现状。 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黄河水质的一个“晴雨表”。今年5月下旬,当记者站在乌梁素海边时,看到的是呈现酱黑色的水体。由于工业废水,以及农药、化肥含量很高的农业退水注入湖区,使水域的富营养化加剧,水草、芦苇疯长,湖区明水面萎缩。 现在每年有5亿立方米的废水注入湖区,其中经过乌梁素海排入黄河的有0.5亿立方米。今年年初,由于乌梁素海一次较集中的排放,造成黄河包头段严重污染,挥发酚、氨氮等超标几倍到几十倍。包头市120多万市民只能硬着头皮饮“苦水”。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到44亿立方米。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工业污染多年来一直是黄河水污染的“祸首”。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产生出了大量污染物。生活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污染”目前也呈现加重趋势。同时,沿黄一些城市生活垃圾加剧了污染。 据甘肃省环保局统计,黄河甘肃段年排放废水2.37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到了1.41亿吨,占到废水排放总量的59.5%。这一问题在沿黄城市普遍存在。 “带毒的乳汁”难以哺育儿女 黄河成了各种污染的集纳地,“带毒的乳汁”难以哺育儿女。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在青海省境内流长约300公里,流域集中了青海省60%以上的人口和大部分的工、农业生产。然而,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加大,湟水河的水质污染急剧恶化。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正在田头浇地的东庄村村民王成发告诉记者:“现在引湟水浇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浇,水少了灌进地里,苗子准烧死。” 在甘肃省靖远县靡滩乡,村民们长期饮用的是经过简单沉淀的黄河水。村民们说,锅里经常有白色的沉淀物,饮过水后常拉肚子,洗过脸后皮肤皲裂起皮。“这个水咸得人吃不成,沏出来的茶咸得喝不成。河流里漂着黑糊糊的东西,看着像有油。”村民陶国才说。 记者在宁夏石嘴山市黄河水厂采访时了解到,1997年建成的这座水厂,主要是通过处理黄河水向部分城市居民供应饮用水。然而,从2001年开始由于黄河水质急剧下降,水厂的处理难度不断加大。水里的氨氮、挥发酚等含量过高,消耗了大量用于杀菌的氯,水厂不得不将加氯量由原来的处理每升水使用0.15毫克增加到4毫克左右,而用于澄清、处理有机物的药料也在成倍增加。去年和今年春天这家水厂还曾两次被迫停止处理。 水厂副厂长张玉和说:“枯水期最严重的时候,感觉就是在处理污水,即使目前处理过的水,口感还是比较差,有时还有些怪味。现在大约有7万多人在饮用这样的水,今后水厂的供水范围还要不断扩大。” 一些污染项目在向黄河上游转移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是黄河白银段最大的废水排放源。重金属污染物大多来自白银公司下属的冶炼厂。作为我国铜冶炼的老企业,冶炼厂已运行40多年。甘肃省环保部门、甘肃省经贸委曾两次决定对这个厂限期治理。2002年,环保总局与原国家经贸委再次对其限期治理,要求到2005年必须实现达标排放。目前,冶炼厂的治理项目仍无实质性进展。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企业生产工艺粗放,技术水平落后,环保欠账很多。治理白银公司冶炼厂的污染,必须要通过整体技术改造方能解决。据初步设计预算,环保治理及整体技术改造需5.3亿元资金。“现在有方案,有办法,就是没钱。”白银市环保局局长吴沂无奈地说。 而对一些还算有钱的企业来说,这是“赔钱的治污”。记者一路采访了沿黄10多家大中型企业,听到的几乎是同一种声音:环保难见效益,企业投资环保是赔钱,运转环保设施就是扔钱。一些污染企业把不法排污当作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捷径”。 旧的高污染源还没有彻底治理,新的高污染项目又在西部上马。记者在这些地区采访时了解到,目前,一些东部污染企业在招商引资的旗号下涌入西部地区。宁夏石嘴山市今年1至4月份引进的70个项目中,高耗能的项目就有43个,部分已经投产的项目其环保后续工作也没有跟上。 记者在近两个月沿黄河中上游各地的采访中,强烈地感受到众多环保干部、生态专家对黄河污染加剧的担忧。一些专家认为,黄河污染已经成为全流域的整体污染,必须多轮驱动,强化责任,实行统管,否则低效的治理与加剧的污染,将使“母亲河”无法再“哺育”儿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