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妻子刘肃:一度走到崩溃边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8日14:14 南京报业网 | |||||||||
【南京日报报道】从“债务风波”形成黑云压城之势到蒙城县委、蒙城县人民政府为牛群正名,经历了近3个月时间;从牛群一言不发到泪洒蒙城,牛群的身后还有一个人与他共同承担逆境中的委屈,这个人就是牛群的妻子刘肃。 牛群前天在“中华慈善总会五子牛特殊教育学校移交仪式”的主席台上含泪表白时,刘肃则悄然坐在大礼堂的最后一排,眼眶湿润。几乎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这个身材瘦弱的牛
“鉴定”让她感到欣慰 一向不愿在媒体面前抛头露面的刘肃,在记者几经努力之后接受本报独家采访。她感慨地说:“这几个月,可以说是我一生中刻骨铭心的时刻。从4年前牛群来到蒙城到今天,我经历了无奈的面对到无奈的接受再到无奈的享受这个过程,用百感交集来形容毫不为过。蒙城政府给牛群作了一个是非功过的‘鉴定’,作为他的妻子,我感到无比欣慰。” 牛群在家里很“武断” 刘肃在和记者交谈中,说起了她的家庭鲜为人知的一些事情,她说:“牛群这个人太性格化,在家里也很‘武断’,很多大事他不跟我商量就决定了,其中包括去蒙城以及后来捐家产的‘裸捐’。4年前,他去蒙城演出期间,看到一些残疾儿童生活很苦,就萌发了办特殊教育学校的念头。他当了挂职副县长后,这个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说心里话,他去蒙城这件事,事先没和我商量。我当时不理解,也不支持,我非常疑惑:他抛家弃业跑到那么远的农村究竟要干什么?我们夫妻之间一度陷于‘冷战’状态,我不搭理他,他倒好,去了蒙城,家里的事什么都不管了。” “我和儿子生活在北京,仅靠我不多的工资和他在现代出版社每月约2000元的工资维持家用,供儿子读书,补贴患病的老人,应该讲比较吃紧。牛群如果不去蒙城,一直活跃在舞台上,他不少挣钱,与他一样知名的演员单单靠商演一年挣个一两百万元,是完全可能的。然而,他到蒙城并不拿工资,还依着‘挣一花三’的性格,时不时跟家里要钱帮助一些蒙城有困难的老百姓。终于有一天,我怒气冲冲地赶到蒙城,想看看他究竟在干什么?然而这一去,看到拔地而起的商贸城和特殊教育学校,看到蒙城百姓那么喜欢他、厚爱他,我改变了对他的认识。”牛嫂说到这里,眼圈红了。 牛群没有尽到孝心 牛群在蒙城4年,有3个春节是带着年货在当地贫困百姓家里,与朴实无华的农民一起度过的。牛嫂说:“他不回北京过春节,我不怪他,因为他已经全身心地投身于他所喜爱的事业。但我母亲患病直至去世,他仅在老人身边呆了3天就匆匆返回蒙城,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我和牛群说过,老人没有活过70岁,是因为我们没能尽心照顾好,我们没有尽到孝心。牛群承认这个现实,因为他的成长与我父母有很大关系,他刚刚从艺时,我父母是他的引路人,他对我爸我妈一直怀有感恩之情。妈妈病故以后,牛群痛心不已,但已无法挽回。”刘肃母亲患病于2002年3月,那时正是牛群在蒙城干得热火朝天之际。刘肃坦诚地讲:“老人住在医院里的一个月至病故,多么希望牛群能多陪陪她,但对老人家来说,这只能是一种奢望。以至于在精神上我一度走到崩溃边缘。”刘肃至今睡觉一直要开着灯,因为老人病故前她每天夜里睁眼就要看到时间,不分白天黑夜地往返家与医院之间。而且因为牛群只身在蒙城,她心里一直惦记着丈夫,现在仍靠安眠药维持睡眠。 刘肃深深地感叹,牛群今年已经55岁,是奔60岁的人了。她对他没有更多的要求,只希望他为蒙城百姓再多干一些实事;希望他多注意休息,千万千万别把身体累垮了,因为妻子需要和他共同走完一生,儿子需要父亲的笑脸陪伴人生。南京日报记者梁平 (编辑 晓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