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除害却被诬陷 人大代表遭遇“无头冤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11:33 胶东在线 | |||||||||
人物简介 王秀君,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临沂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临沂市主委。 核心提示
王秀君本来一心想着为乡亲除去社会一害,想不到却被北京一家杂志描述成“临沂最大的恶霸",杂志被人广泛散发,几乎到了认识他的人人手一册的地步。王秀君忍无可忍,将这家杂志告上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但由于杂志社的非法身份,他想讨回清白的想法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7月28日一大早,王秀君匆匆起了床,他先温习了一遍昨晚一挥而就写成的陈述词,然后利用开庭前的一个小时,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回忆事情的整个过程。 但让王秀君想不到的是,在一个小时后的法庭上,他的细心准备并没有派上用场——因为这家杂志是非法的! 行使代表职责 却遭恶意诬陷 早在1998年,王秀君就注意到了临沂市西南一个不太起眼的居委会——五里堡居委会,因为那里不断有人来市里上访,告当时的居委会主任王明喜是当地一霸。但由于来告状的人都提供不出扎实的材料,此事也一直没有解决。 2003年5月,一直关注此事的王秀君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作为人大代表的他将多年收集来的材料转给了市委有关部门。 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王明喜及他的家人在多次对王秀君贿赂恐吓未果的情况下,到处散布“告倒王秀君”的材料,其中还夹了一份“800名群众签名信",一时间,有关王秀君的谣言在临沂市满天乱飞。 6月份,王明喜带着一帮人找到王秀君的妹妹王秀兰家,双方发生争斗,但这件事,在王明喜的上告信中,却成了“王秀君带了好几辆车,几十个人到场为其妹妹壮胆,由于110及时赶到,一场大型群众械斗才被及时制止。"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终归还是假的。2003年10月,王明喜终于被绳之以法,等待着法律对他的审判。 王秀君本来以为事实会还他一个公道,可在2004年1月,王秀君却在周围许多人那里看到了一种异样的眼光。因为就在那几天,几乎临沂市委、市政府所有领导成员,以及市里大部分局机关部门,都收到了同样一份名为《法制新闻》的杂志,在“记者调查"栏目中,最显眼的一篇文章就是《800党员群众联名检举全国人大代表》,王秀君的名字赫然印在上面。 王秀君当时就蒙了,自己从来没见过这个杂志社的记者,“记者调查"又从何说起呢? 双方几番较量 露出庐山面目 在王秀君的办公桌上,几个月来一直摆着这本《法制新闻》,该文章长达几千字,详细描述了王秀君的种种“恶霸行径”。仔细一看,内容很熟悉,因为完全是照抄王明喜的材料。 如果只是简单的媒体名誉侵权,王秀君想讨回公道并不难,可难就难在谁也搞不清楚这家杂志社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又是如何发行的。该杂志全部用繁体字印刷,封面上只印着“中国新闻出版社出版"的字样,号称是在香港注册发行,在北京还有一个“国内编辑室" 2004年2月,王秀君赶到杂志封面上印的北京地址,他在丰台区转了好多弯,才从一位退休干部出租的家属楼里找到这个“国内编辑室"。屋内摆着四台电脑,七八个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记者",没有在国内新闻出版部门做过登记,也没有任何发行手续。而杂志社的社长连海升,则是山西太原市一个汽车公司的销售代表。 王秀君还打听到,该杂志既不发行,也不征订,只是赠阅而已,市面上根本买不到。可王秀君虽然买不到,所有认识他的人那里却是人手一本,甚至就连他在国外的学生都纷纷打电话来,问“老师怎么是这样一个人!"搞得曾经从教多年的王秀君很尴尬。他一直纳闷:“这么多杂志,到底是通过什么渠道发行出来的呢?" 就在王秀君多方查找打听期间,该杂志社的人一会儿变成“新华社记者",一会儿又是“中纪委同志",多次找王秀君谈判,与他玩起了“捉迷藏"。 2004年3月,掌握了具体证据的王秀君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报,并由北京市新闻出版署会同北京市公安局一起,将该杂志社取缔查封。紧接着,王秀君又将该杂志社告上了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要求对方赔礼道歉、澄清影响,并索赔50万元。 杂志销声匿迹 谁来澄清影响 7月28日,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这起名誉侵权案。王秀君准备了一大堆证据,等着还自己清白的一天。 可王秀君的一切细心准备都落了空,开庭这天,被告席上只坐着两位从济南匆匆赶去的代理律师,他们受“《法制新闻》杂志社”委托,来和王秀君打这场官司。 可打这场官司的前提却出了错误,《法制新闻》杂志社本身是家非法的,它根本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自然也就无权授权律师。 虽然王秀君事先想到了这一点,后来又追加了中国新闻出版社、杂志社社长连海升、五里堡居委会为被告。但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对方律师对杂志社几乎一无所知,他们自从今年3月份受到杂志社委托后,就一直没和对方联系上。至于杂志社社长连海升,则是“具体身份是什么?"“不知道。"“具体住址在哪里?"“不知道。"“长相什么样?"“不知道。"而另一被告中国新闻出版社,也因为如何确定杂志社是其从属机构而颇费周折。王秀君想讨回清白声誉的简单想法,以下变得无比复杂。 “我会一直把官司打下去,这不仅仅是为了讨回名誉,更是为了履行人大代表反腐败的职责。"王秀君说。(记者 张洪波)责任编辑:刘晔丽来源:齐鲁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