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房地产业重新洗牌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12:40 新闻晚报 | |||||||||
“有钱者生,得地者赢,无钱无地者死。”眼下,地根与银根双缩,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企业开始发生分化:小企业因为贷不到资金,地皮也没法再炒,只得转向高利贷或委身大企业,被兼并或淘汰出局只是时间问题;实力强劲的开发商却利润高涨,借机扩张。可以断言,房地产企业已面临大洗牌。 利润“破天荒”大幅下滑
最近一段时间,上市公司的中报陆续发布,房地产企业“破天荒”地出现利润大幅下滑。上海地产界颇有影响的房地产企业中远发展的中报显示,其净利润下滑42%。刚刚上市不久的房地产企业上海复地日前公布的首份半年报称,截至6月底,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8.4%;每股收益为0.107元,同比下降34%。这家公司解释说:“上半年宏观调控的影响不容忽视,这让公司的销售面积出现下降,销售额也下跌20%。”另一家从事房产中介业务的上市公司金丰易居说,“由于国家实施了宏观调控政策,公司中介流通业务的经营情况受到一定影响”,其中报业绩回落41%。而此前,上海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利用率高得惊人:2001年为38.12%、2002年为86.36%、2003年为74.24%,是社会平均利润率的7倍到16倍。房地产企业用1元钱自有资金可以赚到80多元利润。 资金土地困扰中小商 但眼下,这样的暴利似乎难以为继,至少那些靠低价进地、“开发一块、赚足一把”的中小开发商深陷困局。首要的是资金困局,银行贷款压得最多的行业之一是房地产,而房地产对贷款的依赖度恰恰很强。以上海为例,最近3年来房地产企业的平均自有资金没有超过19%的。去年,央行的“121”号文件已开始抬高开发商信贷的门槛,眼下的宏观调控进一步收紧了银行面向地产业的钱袋,在行业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中小开发商最受冲击。 “昆山163家房地产企业中有近1/3快撑不住了。”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位房地产商说,由于银行“清盘”,全线收缩贷款,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已近崩溃的边缘。为活命,部分企业开始在员工中募集资金,以渡难关。在上海,自今年“五一”以来,越来越多的小开发商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也已开始变相转让手中的土地或项目。 其次是土地困局。因为地根紧缩,中小企业获得土地的成本上升。同时,土地储备对资金的占用量也大幅提高,以前没有储备土地的中小开发商将来取得土地难上加难,缺地的开发商未来发展空间日益狭窄。 与中小房地产企业每况愈下相对应的是,实力雄厚的品牌房地产企业凭借资金与土地的优势,他们有能力从调控中获取更多的机会。譬如万科、金融街等房地产企业,其半年中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增长超过了150%。这类公司拥有较多的土地储备和在建项目,抗震能力强,获利水平高。 国际资本试水上海 此外,一个不可小觑的因素是国际资本开始染指国内的房地产业。摩根斯丹利、德意志银行、荷兰国际集团、高盛投资等等,都已通过竞拍银行打包出让的抵押房地产等方式,开始试水上海房地产。这是搅动房地产市场重新洗牌的又一因素。 本版文字均据新华社电图片摄影任国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