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该离去 辽宁瓦房店犯人越狱事件调查(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15:38 新华网 | |||||||||||||||||
新闻背景 8月19日,辽宁省瓦房店监狱发生一起犯人越狱事件,两名越狱犯人将站岗武警刺伤后逃跑。武警官兵立即出击,很快将两名犯人抓获。受伤武警郭金阳被刺中心脏,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英勇牺牲。 8月24日,追悼会简朴而隆重。 郭金阳在玻璃棺中静静地躺着,依然年轻、依然英俊,似乎还能被轻轻唤醒。低沉的哀乐和墙上“沉痛悼念郭金阳烈士”的黑色条幅却时刻提醒着,他已与亲人阴阳两隔…… “妈的儿子啊!”一声沙哑的呼唤,郭金阳的母亲被亲友搀扶着,走进告别大厅。“儿子,你在这吗?”无法接受现实的郭母跌跌撞撞地一次次朝着身旁的武警战士们呼唤,她觉得她的儿子仍然伫立在这个队列中。 最后的话 “两个犯人……从那边跑了” 21岁的年轻生命被永远地定格在2004年8月19日凌晨。 那个血色的时刻在郭金阳领导、战友的叙述和对犯人的初步审讯中,得以清晰地还原: 时间渐渐指向3时28分,郭金阳同往常一样在监狱正门旁的7号哨位流动巡视。 此时,在与哨位相接的监狱办公楼顶,两双凶狠的眼睛已经盯了他40多分钟。 在此之前,两名犯人早已做好“伺机杀害哨兵,抢枪逃跑”的周密计划。 19日凌晨1时左右,他们从吊车里取出事先磨制并藏好的两把单刃尖刀,借口上厕所,利用飞抓和监狱内几座楼体的高度差,登上高于7号哨执勤平台约7米的监狱办公楼顶,并将两根用床单编成的布绳一端固定在楼顶的小灵通基站上。 凌晨3时28分,犯人陈某和尹某准备同时下落。但是陈某的布绳忽然断裂,瞬间落入执勤平台,他起身向郭金阳扑了过去,郭金阳一闪身,用枪托砸中陈某头部,随即与倒在地上的陈某展开搏斗。 与此同时,在7号哨西侧100米左右的1号哨哨兵王振隐约看到一个黑影落下,并听到郭金阳的喊声,立即鸣枪报警。 “谁也没料到,紧接着又一个黑影从楼顶落下,我鸣了第二枪。”王振的枪声使得全中队在2分钟内集合完毕。 猝不及防,第二个落下的尹某猛地用尖刀刺向郭金阳,当郭金阳奋力搏斗时,陈某再次起身…… 17刀!郭金阳倒在血泊中。 两名逃犯慌忙从距地面10余米的执勤平台北侧跳出墙外。 当日的领班员尹强在郭金阳受伤后,第一个见到了他,“他脸朝下趴在地上,怀里死死地抱着枪,到处都是血……,‘两个犯人……从那边跑了’———这是他对我说的最后也是当时惟一的一句话。” 郭金阳的中队长周艳彬指挥抢救伤员,并设了5个卡点堵截逃犯,同时带领其余的人对逃犯可能的逃跑方向进行搜捕。 “这辆面包车下有声音”,一辆停放在犯人跳下的监墙外的面包车引起了武警官兵们的注意。为了防止再有战士受伤,周队长指挥战士从陈某双脚方向小心接近,拖着双脚将车下可疑人员拉出车底,正是越狱犯人! 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 20多分钟后,在监狱北门东北约250米的山林地,带伤逃跑的犯人尹某被抓获。“我们已经决定,第一时间如果抓不到,就封山,挖地三尺也要把他找出来。”周艳彬说。 当110赶到现场时,全部抓捕工作已经结束。 在此之前的3时38分,郭金阳被送到医院,近40分钟的抢救没能留住他的生命。 生前要求 上最艰苦的岗哨,第三天…… 8月18日下午要上岗的郭金阳没能看完他的报纸———7月16日的《人民武警报》,上面报道了第一至第三届十大忠诚卫士的事迹。如今,这份报纸已成为遗物。 “郭金阳虽然没看完忠诚卫士的事迹,但他已经做到了!”战友们说。 在武警大连支队三大队八中队五班的宿舍里,郭金阳的气息似乎还在,床上叠成“豆腐块”的军被依然平整,除了没了军帽和腰带,一切似乎都没有变。 “我们真的感觉不到他走了,他的说话声、笑声好像还在。”提起郭金阳,王振、尹强等战友们没有华丽的词藻,“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训练非常刻苦、特别关心战友。”他们重复着这样的话。 破了洞的白毛巾、缝补过的袜子、最便宜的生活用品,都在郭金阳的遗物中。这一切,并不代表郭金阳家境贫寒:他的父母都是吉林大学的职工,生活还算富足;这也不代表郭金阳吝啬,“他最看不得别人有难处”,战友们评价。 回忆是琐碎的:在水房见到正在洗衣服、双眼红肿的老兵朱留建,郭金阳得知他患了红眼病,暂时没钱医治,就回宿舍拿了100元钱,塞给他去看病,又抢着帮他洗了衣服;新兵下连前夕,同班战友陈磊、宋照刚连买编织袋的钱都没有了,郭金阳给他们买了编织袋,又拿了100元钱,让他们用来买生活用品、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这些小事已足够我们回忆一生了。”战友们介绍,在中队的两个多月里,至少有20多个人曾得到郭金阳的各种帮助。 郭金阳在排里有个“拼命三郎”的外号,这是在擒敌训练中战友们送给他的。因为从汽训队回来后,他的很多科目都漏训了,他便用休息时间反复练习,有时为了达到标准,一个动作要反复做十几遍。 一次擒敌训练中,他的一个动作要领没有掌握好,膝盖受伤肿得厉害。中队下午又组织5公里体能训练,班长看他伤得很重,就让他休息,“别人都跑,我不能因为受了点轻伤就拖后腿”,郭金阳硬是坚持着跑完了全程。 正是凭着这股倔劲儿和韧劲儿,在参加支队组织的半年军事考核中,他的各科成绩都达到了优秀。 “出事”的前几天,中队本来是安排郭金阳担负枪库哨任务的。 站枪库哨,对八中队的战士来说,是“享福哨”,不受风吹日晒,还是座岗,很多人都想来,但郭金阳主动找到排长陈登岭,“让我站大岗吧”,并主动要求上最艰苦的7号哨。 “没想到,上7号哨的第三天……” 痛定思痛 英雄本不该离去 惋惜、悲痛唤不回英雄的生命。痛定思痛: 两名犯人何以自由活动近一小时而无人发现? 何以私制刀具和布绳并携带在身而无人发现? 执勤平台与监狱办公楼相连是否算安全隐患? 追悼会前后,记者两次赶往瓦房店监狱,均未能见到相关负责人。 8月24日,记者被特准登上7号哨台。沿着窄窄的陡梯上行,通过一个像地窖盖子一样的入口登上哨台。盖上“铁盖子”,哨台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地上的血迹依稀可见。 与其他哨台不同,7号哨的一角就是监狱办公楼的外墙角,两者相接,没有一丝空隙,哨台北侧的墙上没有电网———逃犯选择这样的逃狱路线决非偶然。 “那是我们视线的一个死角。主要原因是违章建筑,因为按我们哨位规定,内外5米都是警戒线,不准有任何杂物。2001年,总队曾根据1997年国务院下发的一个关于执勤设置的文件,对这里进行了执勤鉴定,并及时地提出了整改建议,但由于监狱的资金问题,至今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周艳彬介绍。 周艳彬表示,“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针对大墙内外,比如外来袭击或是墙下上来人,监狱内部管理我们是不参与的。” “7号哨执勤平台确实要拆了,今后的格局我们还不知道。”排长陈登岭证实了这一说法。 一位曾多年担任狱警工作的司法人员介绍,“在监狱的管理规定中有这么一条,犯人在劳动时间要组成‘三人同行组’,包括上厕所在内。也就是说,一个人想上厕所,同行组另外的两个即使不想去也必须跟着,以便互相监督。为了便于管理,往往监狱管理人员会根据犯人表现,分配同行组的人员,比如两个表现好的带一个表现不好的。” 他表示,“对这件事儿,首先,磨刀房应该是有责任的,这些犯人劳动用的刀是合金钢的,杀不死人,而行凶的刀材料不同,是私制的,管理可能存在漏洞;其次,在搓绳问题上,管教是应该发现的,被单不见了不容易发现,因为有换洗的情况,但是搓绳肯定不是一会儿就能搓成的。” 据瓦房店监狱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瓦房店监狱建立于建国初期,目前,这里在押的都是重刑犯。 他表示,在他知道的二十多年里,犯人之间出现过打斗的情况,但监狱的狱警、守卫和其他工作人员“连轻伤都没受过,谁也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儿”。 他还透露,两名逃犯中的一人是监狱工厂的吊车工,“每天坐在驾驶楼上,整个监狱的地形都看得很清楚,没准儿这也为他逃跑提供了条件。”(本报记者尹晓晖)(来源:华商网-华商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