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猛涨打工干部不思归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09:01 生活报 | |||||||||
“靠自己一步步打拼出一片天地”成了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推行“干部打工改革”的思路。 “干部打工”政策是:每月150元基本工资一次发清,两年时间自己闯荡,组织上不给联系工作。
“打工干部”在返乡后陆续担任要职,但很多干部希望延长“打工时间”。 咸安有关部门负责人说:“187个人才即使只有20个回来了,那么另外留下的都将是我们招商引资的据点与窗口。” 从2001年2月15日第一批187名“打工干部”出发,到今年2月第五批201名公务员开拔,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这个45万人口的县级区,共选派近千名干部和公务员前往沿海发达地区打工。 干部体会就业艰难2001年春节刚过,咸安区宣传干部杨海军坐上了开往深圳的长途列车,成为返城打工潮中的一分子。他记录了这段终身难忘的旅程:“正是农民打工高峰期,火车上你挤我挤。过去每次出差,宁可推迟出差,也要把卧铺票弄到手。这次时间太紧,连一张硬座票也没弄到,硬是站了十多个小时,水喝不上,觉睡不成……” 抵达深圳后,杨海军在人才市场投放了自己的简历。在求职材料上,他写着:当过乡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乡办企业副总。按他的想法,怎么也得弄个管理者的角色当当。但两星期后他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此后,杨海军花了60元的中介费换来了一次应试保安员的机会,可到了应试现场,考官见他长得帅气,竟然建议他去干“公关先生”,他气得头也不回地走了。 半个月后,杨海军终于接到了江门市华宁包装材料制品厂的电话,通知他去上班,杨海军泪流满面。打工期结束前,杨海军已经干到了一家公司的工程部副经理。 成功者不想回乡 从2002年1月开始,打工干部陆续返乡任职,但是很多干部提出希望延长“打工时间”。截至2004年8月,有30多名公务员在经济发达地区找到了“更理想的位置”。 现任广东东莞某大集团人事中心经理的万先智,原来是咸安区人才中心副主任。他感慨万千地说:“刚到这边的时候,自己到人才市场求职碰了不少壁,如今自己终于能把握命运了,好多家公司现在都争着要我……” 万先智引用了一位一同南下打工的朋友的话形容当时的感受:“过去在咸安当干部,工作没有半点危机感。现在这个地方不同,竞争残酷呀。老板不养活闲人,市场不相信眼泪,干不了请走,没有情面可言。” 几个月过去后,事情变得顺手起来,职位和薪水都往上猛涨。打工期满后,万先智向单位多次要求延长锻炼时间。 在异乡的成功,让一些干部有了新烦恼。一位南下干部说:“原来的单位多次催我回去,但回去不到1000元的工资,让我怎么养家?可不回去吧,放弃了编制,连退休金都没有了……如果单位真要我回去,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此,咸安有关部门负责人却很豁达:“也许咸安会因为这次尝试而失去一批人才。但第一批187个人即使只有20个回来了,那么另外留下的160多人都将是我们招商引资的据点与窗口。” 咸安思路引发思索 在咸安的宣传资料中,在当地媒体的报道中,对此次改革的评价是:“默默无闻的咸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颇有影响的‘试验田’”、“咸安乡镇改革初现成效”…… 咸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历来是鄂东南的交通枢纽。然而,在1999年当时区委书记宋亚平上任之时,这个县级区负债累累、机构臃肿、公务员数量惊人,还有3亿元的财政欠款…… 宋亚平决心改革,“靠自己一步步打拼出一片天地”成了他当初推行“干部打工改革”的思路。 在咸安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宋亚平是希望通过“干部打工”这种方式,甩掉公务员工资的大包袱,让咸安经济走上快车道。据《新闻晨报》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