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科教时评:轰轰烈烈的“捐助仪式”能否止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09:16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又快到高校开学的时候了,关注贫困生,让贫困生能上得起大学,成了近段时间媒体报道的重点。

  随手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献爱心的报道或场景。应该说,对贫困生的关爱,体现了一种社会的进步,这种爱是能够温暖我们这个社会的。

玉兰油欧莱雅等6折起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盛夏靓丽风景线

  但也就在这一片爱心声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太合谐的地方。大凡跟捐助有关的事情,大都非“仪式”一番不可,这似乎已成了而今“时髦的流弊”。

  本来,对寒门学子给予资助,既体现了人们对贫困群体的深切关爱,更折社出社会对知识的看重与尊重。然而,为将捐助的资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非得搞个轰轰烈烈的“仪式”,这似乎与捐助活动本身的意义,总有些变味甚至格格不入。

  凡捐助必兴师动众地举行“仪式”,可能捐助者会认为,或是藉此激发人们献爱心的宣传鼓动,或是对业已献出爱心的人以此做公开的张扬彰显,或是以此激励受助的学生发奋努力回报社会,等等。笔者以为,类似的效果,有可能通过这样的形式实现,但仔细想想,政府及有关部门这样做,就难免仍然摆脱不了形式主义背后的“花架子”之嫌。

  就笔者观察,那些陆续接受资助的大学生,其受助金额大都在一两千元左右,而举行一个“捐助仪式”,搭台布置等仪式筹备,邀请领导出场,学生的与会开支,活动之后的餐饮招待等等,算下来就并非一个区区小数。那么,如果不搞所谓“仪式”,而将这笔实无必要的开支节省下来,大约就还可以再资助更多一些贫困学生———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我想,作为并不需要受助者回报的捐助人,他们也并不希望把有限的钱花在“仪式”这类活动上的。

  我们说,如果真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资助贫困生的爱心活动中来,如果真要对业已慷慨相助的人士进行彰显奖励,完全可以仅仅通过媒体渠道就能够解决的。比如介绍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和发倡议书,比如对捐助者颁发荣誉证书和登报鸣谢等,既能有效达到目的,又能使宣传更广泛深入,更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急需救助的贫困生身上。

  须知,对以“救贫济困”为宗旨的社会捐助活动本身而言,不是什么值得人人兴高采烈的喜事,毕竟这里的“主角”,是那些因经济窘迫而濒临失学的孩子,在“隆重的场面”背后,可能有对他们尊严的伤害,有相形之下的自卑甚至泪水。因此,如果政府将这种特别活动搞成“喜庆”气氛,搞成为政府及部门的“形象活动”,则实在有悖于爱心活动本质。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