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下生命的体验者:马骅(4)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14:11 《中国青年》杂志 |
另一种人生楷模 文/陆建华(社会学家、中国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 当大多数的都市青年快乐地享受着欧洲杯的时候,一个名叫马骅的青年,他的灵魂飞向了天堂…… 一起普通的车祸,一个普通人的遇难,正在唤起越来越多人的悲伤。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一个复旦大学的高材生,一个本可在城市中过着体面生活的诗人,何以愿意独身前往深山僻壤的藏族村庄义务教书?他不仅不拿工资,反而散尽自己的积蓄和稿费,身体力行地去改善学校的条件和村民的生活。他所遇见的困难常人难以想像,他所体验到的幸福常人也未必理解。直到他遇难之后,仍有人诧异于他远行云南的动机——在这个实利时代,人们似乎不再相信这世间真有无私的爱,真有简单的高尚。 严格意义上说,马骅并不仅仅是一个寻常的志愿者,他所想要的,只是体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寻找生命的价值。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评价,只能猜想他一定是找到了。现在,这个来自大城市的青年把自己融进了美丽的大峡谷,以一种决然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什么是楷模?我想,在马骅的身后,这个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中国曾有过许许多多的青年楷模,从第一代完全讲无私奉献、强调个人付出的雷锋式榜样,到第二代注重从技能上给社会和他人做有意义的事情的青年榜样,如张海迪,到现在有着丰富多样的生活的新一代青年楷模,比如马骅,这个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过去的青年楷模在宣传上比较刻板,更注重事业以及个人处境与面对这种处境时作出的选择,从人生意义上比较抽象和疏离,而马骅这样的青年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另一种活法,另一种价值的可贵:在个人精神自由的前提下,成为当代青年楷模。 开放的社会环境让人有了更多选择,可以让理性和感性同时存在。 首先,马骅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是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行为。这在当代年轻人奋斗过程中更注重个人成就的潮流中更为难得。 其次,他的过程本身充满了快乐,不再是从前那种苦哈哈的青年榜样。他的牺牲,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的付出。如果能更快乐地为这个社会做一些事情,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吃苦这种奉献的方式?这一点对现在的年轻人有很重要的启示。 看了马骅写的诗,我觉得他的文字很精炼漂亮,而作为一个现代青年,在他的身上折射的是这一代青年人既注重契合社会时尚同时又执著于自己精神世界的可贵之处。到藏区教书和在都市生活这两种人生看似有着巨大差异,但我们却在马骅身上找到了这种多样性的完美结合。 马骅以自己的幸与不幸提醒我们,这世间终究还是存在着一种简朴、执著而充满激情的人生。正是像他这样的无数个具体的个人站出来践行了这样的理念,高尚和奉献,才会呈现出真实的力量。他感动我们的,并非是什么伟大的誓言,而是那些具体、微小却卓有成效的努力——那些受教于他的孩子,那些被他影响了的村民,将会永远铭记他的努力。马骅或许无力改变世界,但在面对一个村庄和几十个学生时,他履行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责任,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爱和同情是多么的可贵。 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一瞬,能够毅然决然地去体验不一样的人生,这已经需要一种很大的勇气,而与此同时,又能做这样有益于社会的事情,马骅的“活法”给了自己的生命一个精彩的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