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下生命的体验者:马骅(5)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14:11 《中国青年》杂志 |
诗人活在这月光中的世界上 文/张宝全(今日美术馆馆长、作家、书法家、影视导演) 最早知道马骅这个人,是在一次飞行中——当然不是什么浪漫的探险飞行,而是纯粹的商务旅行。厌倦了窗外一成不变的蓝天白云,我随意地翻了翻飞机上提供的杂志,然后,看到了马骅这个名字。 知道了马骅这么一个人。 当我看完他的事迹,他张扬不羁而诗意盎然的大学时代;他对文字、灵魂、自我与精神自由的坚持;他在城市与城市、人群与人群之间的漂泊与寻找;以及他如何在梅里雪山脚下净化着自己的生命与精神……当我放下杂志的时候,再度看向窗外,我看到了云层之上未被污染的阳光,看到了远离尘嚣的纯净无瑕的蓝天,它们在我眼中焕发出了新的意义,那被大多数人们长久忽视甚至遗忘的意义。 我想,那是一种属于精神、属于灵魂的东西。马骅的事迹之所以感动了我,是因为在我自己的心灵深处,也一直有一个像他这样的人。只不过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把这样一个人藏在了心底,让他在俗世和俗事的侵扰下渐渐模糊、甚至消失。也正因为如此,看到还有这样一个人,能够坚持以这样一个自己在世上生活,能够如此珍惜又如此鲜明地张扬这种生活,并日复一日地将这种精神锻炼得更加纯粹,更加完整,人们无法不为他所感动。 在那时,我就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个叫作马骅的年轻诗人,看看他的诗,甚至和他谈一谈。没想到几天之后,就从报纸上得知他遇难的消息。原来,就在我了解到他的事迹的那天晚上,也就是6月20日,马骅因车祸坠入澜沧江,消失在滚滚波涛中。 这样不幸的巧合,让我感慨万千。 马骅出事之后,很多人都在为他祈祷,虽然明知幸存的几率几乎为零,但人们久久地不肯放弃最后的希望。就像网上有一篇文章所说的,人们期盼能把一个理想主义诗人生还的希望,继续留在这个被日常生活所浸染的世界上。 而我得知消息的时候,希望已经消失了,那个理想主义的诗人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个“被日常生活所浸染的世界”。但我想,一定还有一些东西,是死亡所不能带走的,是滔滔江水所无法冲刷的。一个诗人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痕迹,应该远远比他的生命要长久。 就像普希金的诗里写的那样—— 不,我不会死去, 我的灵魂将在珍贵的诗歌之中, 比我的骨灰活得更久长, 躲避了腐朽和灭亡; 直到还有一个诗人, 活在这月光中的世界上! 的确,马骅虽然离开了,但是他的诗还在。那么,他的灵魂中、精神里的某些东西,也就仍然在这世界上,仍然和我们在一起。 以一种虔诚的纪念的精神,我们共同编辑出版了《在变老之前远去》这本书,但我不想将之称为“悼念”,我更愿意将之称为一种纪念。纪念那个远去的理想主义诗人,纪念我们心目中那个和他一样的人,纪念我们所有人心目中那属于心与灵魂的感动——虽然它们好像已经被世俗所磨灭,但我知道,那是永远不会真正被磨灭的东西,那是属于精神本原的东西。 我相信,当你看到这本诗集的时候,正是它们重新被点燃、并且照亮你的生命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