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高校收费制度基本比较合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09:36 沈阳今报 | |||||||||
邓聿文 8月3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有关调整助学贷款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称,高校收费制度基本比较合理。 “高校收费制度基本比较合理”,我还以为这话是出自哪个高校工作人员之口,因为收费多少直接与高校的福利有关,所以他们这么说不难理解,而现在竟然由教育部的高官说出来,就不能不叫人有些愕然了。
众所周知,这几年,高校的高收费(注意:还不是乱收费!)已成了舆论抨击的焦点之一。少则四五千元,多则上万元的学费不仅令贫困家庭,就是一般家庭也感到负担沉重。如今考上大学,对很多家庭来说,不再是件喜事,而变成了一件愁事。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7月进行的一项有关大学费用的网上调查显示,高达60%的公众只能接受每年4000元以下的学费标准,考虑到贫困地区的公众根本没有条件上网表达自己的意见,实际人数肯定要高于这个比例。 但是,教育部的高官又为什么认定现行的收费制度合理呢?原来他是这样计算的: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每年至少要四五万块钱。因为这个标准太高,也难以确定,所以大学收费是按学校日常运行成本的25%来掌握的。什么叫日常运行成本呢?就是加上工资、加上学校日常运转的水电费等。 姑且不说每年四五万的培养成本是怎么算出来的,让我有点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是按25%,而不是按15%或者10%来计算?难道是因为要国家、社会、家长和个人共同负担教育成本,所以均摊下来就是25%?可是要知道,国家每年把大量的经费投入到了高校啊。 撇开上述计算方式不谈,就算高校收费制度合理,可问题还在于,他只是算了高校的成本账,却忘了算算普通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账。 中国的高校收费制度是从1989年开始的,那时每学年学费是200元。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89年中国城镇居民平均年收入是1376元,200元学费则占年平均收入的1/7,加上生活费和其他学杂费开支,平均以每年600元计,供养一个大学生的费用占年收入的50%左右。十几年后,学费则暴涨到5000元至1万元不等,涨幅为25倍至5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5倍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倍左右,大学学费的涨幅近十倍于居民收入的增长。若再加上生活费等开支,现在供养一个大学生,平均每年支出为1.2万多元,等于夫妻两人的平均年收入。这还不谈各种乱收费。 事实上,目前高校收费几乎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没有明晰的成本核算,学费究竟该收多少,似乎都由高校自己说了算。虽然教育部一再重申,高校收费标准要保持稳定,可有些高校依然我行我素,收费涨个不停。以前不明白个中缘由,现在明白了,教育部的禁令不过是说说而已,在教育主管官员的眼中,“高校收费基本合理才是硬道理”。 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改变一个人和一个家庭命运的过程。大学高收费,将会阻碍一些学生特别是农村学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无疑使社会撤掉了一个自动平衡器。大学生源结构发生的变化也反映了这点。在实行收费制度之前,农业地区来的学生,在大学里一直占60%—70%,同农业人口在全国人口所占的比例还比较接近;自从实行高额收费后,农业地区学生降到了50%左右。 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还能够闭着眼睛说“高校收费制度基本比较合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