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清人绘《红楼梦》昨展真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11:03 北京日报
  今年适逢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逝世240周年。昨日起,旅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清人绘全本《红楼梦》画册首次亮相国家博物馆。《梦影红楼———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画展》开展当天就吸引了周汝昌等红学名家赶来观看。

  走进国博南展厅,仿佛走进了一本彩色连环画中。230幅长76.5厘米、宽43.3厘米的工笔画被装进115个镜框中,依次悬挂在墙上。从“大观园全景图”开始,“宝黛初会”、“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元春省亲”、“刘姥姥进荣国府”、“黛玉葬花”等一幕幕红楼故事娓娓“道”来。据考证,画册的主要作者是清代一位不为今人所知的民间画师,名叫孙温。画册绘制时间为同治到光绪年间,距今有百余年的历史。

  携“宝贝”进京的旅顺博物馆馆长刘广堂多年来致力于此画册的研究,他在现场给记者讲了不少新奇、有趣、有价值的发现。

  各章回所占画面数量不一

  由于画册已经被拆散,一张张画幅按照在画册中的顺序悬挂于墙。所以记者没能见到画册的原貌。根据刘广堂的描述,画册为推篷装,共有24册,除其中一册空白外,其余23册各有画面10开,总计230开。画心绢本,浅蓝色花绫镶边,米黄色洒金绢包木板封面,无题签、无题跋。1959年7月,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博物馆前身)将画册调拨给旅顺博物馆收藏,流传经过不详。

  “石头记大观园全景”是画册的开篇,也是展览的开篇。观此画,似从空中鸟瞰大观园。红墙黄瓦、亭台楼阁、绿树山石,一览无遗。全部画面中,它是惟一没有人物出现的,就仿佛是一场气势恢弘演出的序幕,又好像一部大部头小说的开篇,要先把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和特定环境作一交代。

  从第二开画面开始,全本《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便逐一展开:从第1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至第120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结束。不过,画家对各章回的着墨不一。大部分章回占据了一二开的画面,但也有章回没有独立的画面,也有章回拥有了十余开的分量。为展现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作者就连续采用14开画面,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大观园中诸多景致的细部特征。对大观园建筑方位熟悉的人,甚至可以按图索骥,在图中逐一寻觅到翠嶂、沁芳亭、稻香村、潇湘馆、蘅芜院、沁芳桥和蓼汀花溆等诸多景致和建筑。

  3000多人物“写真”绘制

  从绘画的角度看,全图绘有山水人物、楼台亭阁、花卉树木、珍禽走兽、舟车轿舆、鬼怪神仙、家具陈设及博古杂项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传统绘画经常表现的内容。图中绘有各种人物多达3700余人,其中重要的3000多人都采用了“写真”的技法,非常注重面部肤色肌纹的渲染。在“宝黛初会”的画面中,宝玉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

  画家对《红楼梦》中女性角色的刻画更为讲究。年轻的女子,个个弯眉、细眼、樱桃小口;身材窈窕、长颈削肩、杨柳细腰,让人觉得弱不禁风、顿生怜爱。人物面部的眉毛、眼睑、发丝都用笔细致。一位观众赞叹道:“连一根根的头发丝都能看清楚。”

  刘广堂还告诉记者,为了追求特殊效果,主要人物的服饰图案、佩饰和陈设古玩等均采用泥金勾染。记者特意从画幅的侧面观察,发现有的画面的确闪闪发光。为了增添富丽堂皇的气氛,一些花卉、地毯、甬道和虎皮墙还施加了厚粉,看上去有种凸起来的质感。

  画家的绘画技法还明显吸收了西洋绘画的因素。刘广堂特意引记者看了“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的画面。画中人物、景致近大远小,呈现出纵深的感觉,是很典型的西洋画焦点透视的技法。而且,画中的柱子、箱子还注意到了明暗度的变化,带给人很强的立体感。

  “画中书”抒发胸臆

  在对画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刘广堂完成了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他发现画中建筑的门窗格心、厅堂墙壁、室内隔扇、匾额和围屏要么为空白,要么用绘画和书法来渲染文雅华美的气氛。

  刘广堂管这种情况叫做“画中画”和“画中书”。

  这些“画中画”、“画中书”题材广泛、风格多样。除小部分匾和联的内容是原著中已经确定的之外,大部分内容跟原著一点关系也没有,完全是画家随心所制。其中绘画涉及山水、人物、花鸟,大多是假托赵孟兆页、文征明、唐伯虎、郑板桥等元代到清代的名人画家的手笔。书法则用行书、楷书或隶书抄录了唐代至清代著名文人的诗、词、赋、联。书写格式和顺序也因空间的大小、纵横排列的位置不同而随意变化。有的甚至“移花接木”,将不同作者和内容的诗文连缀在一起,令人读起来颇为费解,整理起来更是费了好一番工夫。

  刘广堂大概统计了一下,“画中书”总共有30多首。其中有些是多次出现,比如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反复写了七八次。有时只写其中的两句,有时就写了一句,有时从右往左念,有时从左往右念。

  不过,刘广堂觉得这些看似出手偶然的墨笔,其实并非随意之作。图中反复抄录“兰有国香”、“竹篱茅舍自甘心”、“自锄明月种梅花”、“雪满山中高士卧”、“李白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等名句。这是画家在借古喻今,表露出孤寂伤感、怀才不遇、借酒浇愁、寄情山林、书画的心境。

  假山、湖石似怪兽

  与《红楼梦》原著“将真事隐去”的写作特点如出一辙,画册在表现思想内涵方面也同样是非常隐晦。在第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的画面前,刘广堂提醒仔细观看画中占了很大面积的假山石。记者这才发现,那假山看起来好似一条面目狰狞的恶龙,正盯着赶来的红楼众姐妹。

  同样的情形在许多画面上都能察觉。记者仔细观看,发现画面上的山峦和湖石很多都被演化成富有灵性的各种鬼怪和猛兽。最绝的是,这些鬼怪和猛兽与山石浑然天成,山如一只兽、兽即一座山,其形状似龙、似狮、似犬、似龟、似鬼、似怪。

  刘广堂介绍说,把山石的情状描绘得如此恐怖,在原著中的确也能找到依据。那是在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贾政率宝玉、贾珍等人入园子正门,迎面有“一带翠嶂”,远远望去“似如鬼怪、似如猛兽、纵横拱立”。但是将画面中大观园里的山石都演化成各种栩栩如生的妖魔鬼怪,显然是画家想要表达某种情感和理解。而且画中的怪兽很少出现正脸,大部分都是侧脸,于是,它们的正脸便正对着画中的人物,虎视眈眈、蠢蠢欲动。让人很自觉地联想到,表面“风和日暖、安静祥和”的大观园实是勾心斗角、危机四伏。

  画中融入画家的生活经验

  一部取材于《红楼梦》的绘画作品,其故事情节与原著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表现手法上却与原著有差别。因为很多的场景、建筑、树木、车辆和家具都是原著中不可能详细交代的。所以,就有了画家在画面构图、人物活动、环境选择和景物设置等方面的再创作。刘广堂说:“这里就有了画家本人的生活经验和感受。”

  由于作者与《红楼梦》的创作年代相距不远,所以画面中所反映出的人物活动和民风习俗也接近于当时的社会实际。图中人物的服饰、发髻等基本为明末清初的装束,各种楼台亭阁既有江南园林的建筑特点、也有北方皇家园囿的气派。图中那些红墙黄瓦、硬山式建筑在今天的北京城亦可见到。大观园的四季时令、雨雪阴晴、昼夜变化等自然景观也历历在目。

  画面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用具:脚踏、虾须帘、坐墩、炭炉、窗屉,还有造型别致的玻璃穿衣镜、自鸣钟等舶来品;甚至连悬挂书画的铁钉、吊束床幔的系绳、丫鬟煽风烧水等生活细节也都有具体的表现。至于婚丧嫁娶、祭祖拜神、划拳行令、贴楹联、放烟火、挂花灯、放风筝、划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当时生活习俗的描绘更是生动有趣。这不仅是研究传统民间习俗、晚清民间绘画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和参考。

  红楼瑰宝雪藏百余年

  刘广堂说,在画册诞生后百余年里,并未引起世人及红学界的注意。对此,他给出的理由是:中国绘画界一直比较尊崇和重视传统的文人画,对于工笔画看得较轻。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刘广堂在清理博物馆库房时,偶然发现了画册,这才开始了对画册的研究工作。

  刘广堂曾借着出差的机会拜访了不少红学家,也到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翻阅了相关资料。但找不到对画册和画册作者孙温的任何记载,红学家们也都表示没有见过或听说过这样的一本画册。

  据介绍,自18世纪中叶《红楼梦》面世后,就逐渐成为重要的绘画题材,尤其是晚清时期,出现了很多关于《红楼梦》的年画、版画、壁画、连环画和人物绣像。但基本上是一些单线条的、用墨线刻的、或者勾的作品。而以工笔重彩绘全本《红楼梦》的作品却颇为罕见。刘广堂对孙温所绘《红楼梦》画册的评价是:表现情节之详尽、笔法之精细、构图之精美、篇幅之宏大,均为清代同题材绘画作品所仅见。

  今年恰逢《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这本画册在雪藏多年后,终于首次以其本来面貌呈现在世人眼前。首展分成两阶段,头一阶段是在大连,后一阶段则来到北京。刘广堂还希望把画册带到中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等汉文化圈中展出。此次展览将于9月22日结束。

  特别链接

  画册有两位作者

  《红楼梦》前80回的作者为曹雪芹,后40回由高鹗续写,这已经成为红学家们的共识。有意思的是,画册前80回画面与后40回画面在画风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前80回人物俊俏、线条细腻、画风柔美,而后40回人物比例偏大,表现手法较为粗犷。而且,即使是对画风一窍不通的人也能明显感觉到前后的差异:第80回之前的画面以绿色为主基调,给人一种春意浓浓的感觉,而到了后面,却整体改用一种赭黄色的调子。

  再从画面所钤印记看,第一册首开“石头记大观园全景”,钤“孙”和“小州”二印。从第2开画面开始至第80回情节的画面均分别钤“孙温”或“润”和“斋”组合印记。从第80回到第120回有的画面中出现了“孙”、“允莫”、“小洲”、“允谟”、“允”、“谟”的印记。这两组印记严格划分、交替组合。所以,刘广堂断定孙温(字润斋)和孙小州(又作小洲,字允谟,又作允莫)并非是同一个人。

  孙温可能是河北丰润人

  在全部画幅中,只有一处题识和印记为刘广堂考证画家的生卒年份、作画时间提供了线索。在位置靠后的一幅画面的左下角,用墨笔直行楷书“七十三老人润斋孙温”,题下钤“氵更阳孙温”阴文方印。“氵更阳孙温”的方印在全画面中只出现过这一次。刘广堂由此推断,孙温是氵更阳人。氵更阳正是河北省丰润县的别称,该境内有条河叫氵更水,现名还乡河。

  在“画中画”和“画中书”里,刘广堂还发现了另外一个“秘密”:上面署有朝代年款或简单的干支纪年款,如“时光绪甲申”、“丁丑孟夏”、“癸未中秋”、“时年甲申”等等。刘广堂觉得这是画家有意采取一种隐晦的方式来表明作品的绘制年代,即所谓“藏款”。根据这些“藏款”,刘广堂认为,画册的绘制是在同治至光绪年间。而如果以全图中最晚的有朝代纪年的“藏款”光绪辛卯(1891年)作为下限,并由此逆推73年,可以推知孙温大约生于嘉庆年间。

  
燃烧战车火爆玩 史诗大作倾情放映
新浪点点通个性天气 400医院专家为您解答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