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刘翔现象 从政治到娱乐的冠军崇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11:15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曹林 刘翔火了,火得炙手可热无处不在。 打开网站的搜索引擎,一长串有关他的搜索记录让男人眼红:刘翔女友、刘翔QQ号、刘翔图片、刘翔资料、刘翔视频———这些无疑是少女们被征服后的窥私冲动所留下的痕
刘偶像光芒四射,连同是上海人的姚明都甘拜下风了:现在上海滩体育圈的老大不是我了。 相比以往奥运冠军的火,我们能清晰地嗅出今天“刘翔热”中的新东西:以往的奥运冠军大多是以民族英雄———这个带着政治色彩的名义———被大众仰慕的,而如今大众看奥运冠军的眼光则远离了政治,更多是世俗的、娱乐化的。 “奥运冠军崇拜”从政治化到娱乐化,深刻折射出社会的理性化和进步。 在表现形态上,相比于政治,娱乐与体育更为接近。娱乐的本质是轻松参与、快乐、和大众共享:明星在舞台上卖力地跳着唱着,观众在台下跟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挥舞着荧光棒一起歌唱;观众还可以在通过卡拉OK体验明星的感觉和发泄的快感,无所谓音质,无所谓唱功,吼出来就是快乐———对于娱乐来讲,无所谓输赢和胜负,无所谓强者与弱者,参与和快乐是最重要的。 在这些诉求上,体育和娱乐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重在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初衷是:通过共同参与促进世界和平;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是:重要的是参与,不是胜利;国家对于奥运的期待是:通过参与奥运促进大众体育。获得金牌并不意味着国力昌盛,没拿到金牌也不意味着国力衰弱。 而政治就不一样了,政治是沉重而严肃的,政治是讲输赢、而且把赢看得很重的,政治追求的是塑造精英而非大众参与———在这个认识平台上,作为体育范畴内的东西,奥运冠军通过“民族英雄”的帽子而与政治纠缠在一起,则意味着只能赢而输不起,只有精英体育而无大众体育,体育参与是沉重的。这显然悖离了体育运动的原始内涵,让体育承载了难以背负之重。 娱乐与体育有着内在的共通性。从这个角度看,民间对奥运冠军的崇拜从政治化到娱乐化,体现了大众对体育认识的理性:既然体育本来就是轻松的竞技游戏,那就轻松地解读奥运冠军吧。 从另一个角度看,以“民族英雄”的荣耀把奥运冠军政治化过的过程中,虽然大众也是在热情地表达着爱国的情绪,但这总有点儿宣传和灌输的意味,背后总似乎挥舞着一双强大的国家主义之手。而娱乐化地解读奥运冠军,则是公民社会自下而上的一种自发表达:无论是少女暗恋刘翔,还是少男以刘翔为榜样,这些都是个人自主的情绪表达。 脱离国家主义的影响后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当然也是一种理性和轻松。 在对待奥运冠军上,社会之所以长了这些理性和轻松,大抵出于“见过世面”后的成熟。 我的一位同事在《我们应该是见过世面了》一文中谈到过运动员的“见过世面”:我很喜欢朱启南、李婷、劳丽诗他们夺冠后的表情,不是那么张扬甚至痛哭流涕,给人一种见过世面的感觉。是啊,加上雅典,中国在前后参加的七届奥运会上夺得的金牌早超过百枚了。我们见过金牌了,那东西对我们来说已经没什么稀奇,尽管每得一块我们还是很高兴,但是,多块少块名次甚至总名次前一位后一位,应该不会是天大的喜讯或者噩耗了吧。 同样,在对待奥运冠军上,大众同样是“见过世面”了:我们看到过100多个奥运冠军了,没什么稀罕的了;我们经历过悉尼和雅典的辉煌,也经历过兵败汉城,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了———正是这种“见过世面”,让大众对奥运冠军的认识日趋世俗化和轻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