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公推公选省管干部将选官权交给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11:53 现代快报

  “伯乐相马”和“赛场选马”,哪一个更公平、科学、合理?答案是后者更易得千里马。昨天,江苏省委召开公推公选省管领导干部动员大会,开辟出江苏历史上一个规模空前的“人才大赛场”,22名省管领导干部的职位虚席以待。省委副书记冯敏刚在会上激情发言,指出要把公推公选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这意味着,公推公选将成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一大利器,成为江苏干部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事实上,江苏在官员选任中推行的公推公选制度,不仅有效地克服了跑官卖官等丑恶现象,而且真正将官员任命
燃烧战车火爆玩 史诗大作倾情放映
新浪点点通个性天气 400医院专家为您解答
的权力交给了制度,令任命过程更公开、更透明。江苏公推公选22名省管干部

  据新华社南京9月1日电江苏省委昨天宣布在全省范围内公推公选22名省管领导干部。这是自去年江苏公推公选4名县(市、区)长后的又一次干部选拔制度的重大改革。这次公推公选涉及的职位高、岗位多、参与面宽,备受社会广泛关注。这次公推公选22名省管领导干部,有14个省级机关部门的副厅(局)长、5所省属高校的副校(院)长和3个县的县长。

  江苏省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2000年,江苏省通过考试公开录用了21名省级机关副厅局级干部。2003年用公推公选的方式产生了4个县市区长候选人。到目前为止,江苏全省已经公推公选出4名副厅级干部、49名处级干部和242名科级干部。公推公选各级领导干部,有效地实现了民主的办法、竞争的机制和党管干部原则的有机结合,较好地落实了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给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以可乘之机。因此,江苏省委决定坚持公推公选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扩大选拔范围,增加职数,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改进实施办法,努力实现公推公选经常化、制度化。这一次公推公选22名省管干部,标志着江苏省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跨上一个新的台阶。程序严密环环相扣

  【选拔程序】

  本次公推公选的选拔程序主要分为以下7个阶段:发布公告、报名和资格审查、民主推荐、驻点调研、演讲答辩和现场测评、组织考察、差额票决。以上7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具体职位】

  这22个职位包括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农林厅、省外经贸厅、省文化厅、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省国资委、省地税局、省统计局、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省物价局、省委党史工办、省广电总台等14个省级机关部门的副厅(局)长;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扬州大学、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等5个省属高校的副校(院)长;盱眙、洪泽、泗阳等3个县的县长。

  【六大原则】

  在公推公选工作中,将以《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6条原则为基本原则,该条例对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做了精炼、明确的概括,即党管干部原则,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实际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

  选拔干部,坚持《干部任用原则》规定的6项基本条件,特别是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把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

  【选拔范围】

  省级机关副厅(局)长和省属高校副校(院)长拟任人选在全省党政机关、人民团体、部省属高校和其它事业单位中选拔。其中,省国资委、省广电总台副职拟任人选除在上述范围内选拔外,部省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也可以报名参加。县长推荐人选在淮安、宿迁两市和省级机关部门中选拔。

  【报名条件】

  省级机关副厅(局)长拟任人选的条件是: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担任正处级领导职务满2年;非中共党员担任副处级领导职务满4年;部省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任职年限不受限制。

  省属高校副校(院)长拟任人选的条件是: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并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具有正高职称的可放宽至大学本科学历,担任正处级领导职务满2年;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职称的可放宽至副处级领导职务,并任满2年。

  县长推荐人选的条件是:1959年1月1日以后出生,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在淮安市、宿迁市和省级机关担任以下领导职务之一的均可报名:①市级机关正县处级领导职务;②市级机关副县处级领导职务满2年;③县(市、区)委副书记、常委、副县(市、区)长满2年;④市委管理领导班子的企事业单位正职;⑤市委管理领导班子的企事业单位副职满2年;⑥省级机关正处级领导职务。以上任职时间均计算到今年9月。

  【报名方法】

  报名工作在各省辖市委组织部、省级机关部门干部(人事)处、部省属高校党委组织部和其它部省属企事业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进行。报名人员按要求填写《报名登记表》。报名时间以公告发布的时间为准。各省辖市、各单位最终将报名情况报省公推公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其中省级机关报县长职位的,由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汇总后送公推公选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组。省公推公选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组织部,内设综合组、组织组和监督组。组织组分机关、市县和高校三个小组。机关组联系电话:025—83393878;传真:83393877。市县组联系电话:025—83393810。高校组联系电话及传真号码:83392379。

  【资格审查】

  按照工作程序,每位报名者都须进行资格审查。审查时,严格按照公推公选职位的资格条件进行,着重审查报名人员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任职时间、简历、奖惩和现实表现等情况。对近期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因其他原因正在接受调查的,以及不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不得上报。报名人员的资格条件,经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审查后,党委(党组)必须签署单位审查意见,并加盖印章。报名资格的最后确认由省公推公选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推荐原则】

  推荐工作将根据民主的原则进行。推荐省级机关副厅(局)长、省属高校副校(院)长拟任人选时,由竞职部门和单位召开民主推荐会议,根据公布的条件、资格和公推公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报名人员情况,进行两轮民主推荐,每个职位得票前5名的人选作为初步人选提交公推公选领导小组讨论。民主推荐会议准备和组织工作,由各竞职单位分别承担。推荐县长人选时,民主推荐会以省辖市为单位组织。第一轮推荐后,省辖市得票前10名、省级机关得票前2名的人选进入下一轮推荐。第二轮推荐后,得票前5名的人选(其中省级机关至少有1名人选)作为初步推荐人选,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并报省委组织部。

  【人选确定】

  5名初步人选推荐确定后,进入驻点调研、演讲答辩和现场测评程序,根据调研报告、演讲答辩和民意测验的综合得分情况,每个职位按照得分高低确定3名考察人选,再由公推公选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考察组对人选进行考察。根据考察情况,确定2名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2名人选进行差额票决,决定1名拟任或推荐人选。打破用人“潜规则”———用能人提高执政能力

  此次公推公选的22名省管领导干部包括14个省级机关部门的副厅(局)长;5个省属高校的副校(院)长;盱眙、洪泽、泗阳3个县县长。公推公选自然是“公”字当头,省委副书记冯敏刚一语道出选拔标准:“以公论识人才、靠能力定取舍、重实绩用干部。”

  这一标准恰如其分地点明了当前实行公推公选的迫切需要———进一步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冯敏刚说,公推公选省管领导干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即将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党员干部是党执政活动的具体承担者和体现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的领导干部队伍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

  “当前,江苏的经济社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所面临的任务、要解决的问题,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不同。我们要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快推进江苏的新型工业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寻求统筹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新路径,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共进。这一切都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把培养和选拔一大批具有新的思想素质、新的发展本领、新的眼界和心胸的领导干部,作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用公推公选的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发现人才,依靠更多的干部群众来评判人才,在竞争中选拔人才,为保证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树立‘以公论识人才、靠能力定取舍、重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对于促进广大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牢固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任人唯亲和买官卖官———把选官的权力交给制度

  “只有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权,才能从源头上铲除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冯敏刚指出,公推公选省管领导干部,是从源头上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选好用准干部,必须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用好的制度选人。

  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做法,透明度小,随意性大,公信度低,往往容易形成少数人说了算、暗箱操作、任人唯亲等弊端,给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以可乘之机,甚至导致用人决策失误,贻误党的事业。近年来,在选人用人方面发生的一些违纪违法案件,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而公推公选把“公开透明”作为根本前提,把人民群众的监督贯穿于干部推荐、考察、任用的全过程,变“几双或几十双眼睛选人”为“千百双眼睛选人”,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公开程度高、参与范围广、竞争力度大、民意选择准,较好地落实了普通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从而有利于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提高群众对干部工作的信任程度,有利于防止和克服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公推公选将制度化

  去年,省委在总结基层经验的基础上,对常州金坛市、徐州沛县和南京白下区、雨花台区4个县(市、区)长推荐人选进行了公推公选,收到了良好效果。全省各地也积极开展公推公选的试点工作,有的地方还把公推公选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一种主要方式。截至目前,全省已公推公选出副厅级干部4人,处级干部49人,科级干部242人。

  实践表明,公推公选综合运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各项成果,通过科学的方法、严密的程序和严格的标准选贤任能,有效地实现了民主的办法、竞争的机制和党管干部原则的有机结合,在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新机制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用这样的方法选人,干部顺心、群众满意,上者服众、下者服气,各方面普遍赞同。

  按照中央的部署,从整体上不断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根本途径。因此,省委决定坚持公推公选的改革方向,进一步扩大选拔范围,增加岗位职数,加大交流力度,改进实施办法,努力把公推公选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从而为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新的契机,标志着江苏从整体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次面向全省公推公选22名省管领导干部,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公推公选这种选任方式的一次重要实践。行政学专家谈公推公选———选官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现行的干部制度改革已是不可避免了。”江苏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刘长江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刘长江教授认为,过去的干部是任命制,任命谁、不任命谁,虽然也同样需要考核,但是组织部门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一是能否保证考察的真实性,即考察结果能否真实反映被考察人的情况;二是能否按照原则去考察。尽管考察干部人选的是一个机构而非个人,但是还得靠个人去执行,如果个人不讲原则,就很容易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任人唯亲还有可能演变成“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就此而言,任命制为不正当手段获取干部职位提供了方便。

  “我们党执政50多年了,近20年都是十分平和的时期,干部普遍缺少压力,长此以往,很容易滋生官僚主义,不利于整个干部队伍建设。”刘教授认为,通过公推公选,对少数领导的权力进行了约束,也给所有干部施加了压力,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例如,公推公选有一个重要程序是考试,不论试题如何,但可以测试出一个基本的问题,即作为一名干部,你平时是否注意学习。

  此外,公推公选把干部队伍建设从封闭性变成了开放性,从原来的“以本系统提拔为主”变成了“向社会公开选拔”,为那些更有执政能力的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刘长江教授说,任命制时间长了,很容易形成党员干部“唯上不唯下”的弊病。因为一个干部的命运是由上级决定的,所以干部的更多精力是放在疏通关系、考虑上级对自己怎么看,以及琢磨自己怎么才能被提拔等问题上。“官场习气”一多,自然就少了深入群众的“兴趣”。而公推公选的一个标准便是“公论”,群众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有了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不过,公推公选作为一项改革实践,也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刘长江教授表示,在选拔干部过程中,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都容易保障,但是监督权尚需强化。从理论上讲,干部和群众是“公仆和主人”的关系,但在实际运作中是“领导和被领导者”的关系,当“主人”对“公仆”不满意该怎么办?这一点尚缺乏具体的制度保障,即群众的决定权尚需强化。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