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追问郎咸平 你要为民企指明什么道路(1)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2日10:14 瞭望东方周刊

  


  郎咸平现象之所以出现,说明有它的土壤

  破坏总比建设易,郎咸平显然深谙此道。以个人学术之名对现有经济制度的缺陷进
燃烧战车火爆玩 史诗大作倾情放映
新浪点点通个性天气 400医院专家为您解答
行批判,成了郎咸平进一步提高自己名气的终南捷径,也使得经济学界的其他名士无不忿忿。

  但是,郎咸平所提的问题又确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一言以蔽之,这种现象就是少数人以产权改革之名,行掠夺国家财富之实,侵害多数人利益。

  郎咸平现象,即是他横刀立马、东突西撞引起天下大哗的现象,也是他的这一不安分所暴露出来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现象。

  不患寡而患不均,乃是千百年文化传承烙印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公平理念。郎咸平抓住这个问题大做文章,自然是得民心者得名声,在公众中获得极高的支持率。存在并非合理,总要有人出来指出真相──其实有人动了我们的财富。

  良心与真话

  利之所驱,资本意志已经屏蔽了很多学者说真话的频道。经济学家为谁代言,是《望东方周刊》曾经提出的疑问。当郎咸平也面临同样问题时,他放弃了第一个选择,“就是每天混了,放弃我过去几十年的积累,和企业家一起吃吃喝喝,一团和气,还可以有不错的回报”。

  郎咸平选择了认真地做研究,然后把结果告诉大众。在最后一个环节上,郎咸平显示了自己作为曾经的新闻记者对大众传媒娴熟的操控技巧。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对一个已经成名的教授,继续提高名气,会不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但是,郎咸平不管这个。

  其实郎咸平的观点不新。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钱颖一教授在2000年就发表了学术论文《市场与法治》,提出了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的概念,指出市场经济有好坏之分,而其根源在于是否有好的法治基础。这一观点获得吴敬琏教授的推崇,随即在国内广为人知。

  郎咸平现象之所以出现,说明有它的土壤。毋庸讳言,中国确实有少数人能够以各种名义各种手腕聚敛国有资产,使公众资源向个人集中,向利益集团集中,迅速完成财富的重新分配。“违法乱纪,胡作非为”,是郎咸平给问题民企的八字断语,虽然显得尖刻,但是直指核心。

  在沃顿商学院受过严谨学术训练的郎咸平自称他的结论都有数据支撑。学术研究是郎咸平说话底气所在,但是他的结论中却有价值判断,这也让一些学者诟病。

  作为国际著名的金融专家,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的名誉院长汪康懋博士明确表示:“学者不能把企业家作为敌人。”在这方面,郎咸平似乎犯了大忌。

  复旦大学张军教授认为,郎教授的公开演讲似乎不能认为是纯粹的学术活动,从演讲的题目到内容已经是有强烈的价值和政治取向、具有很强的和超出学术讨论范畴之外的表述方式。

  还有人认为郎咸平弄错了。国资委所属职业经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开发指出,郎咸平关于国企改革中资产严重流失的观点不符合事实。按照郎教授的理论,国有企业出售时操作要绝对公开才可以保持公正与透明,才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然而企业在出售转让过程中,信息公开化是最大的禁忌。

  甚至有人认为郎咸平干脆就是个投机分子,对民企的态度是“前恭而后倨”,又从个案研究基础上随意引申,随口发表政策感言,把良心体验和政治见解混入到学术报告中,“令一般的严肃学者无法苟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松奇则肯定郎咸平,“我觉得郎咸平他应该是看得比较准的。尤其是在德隆这个问题上,3年前他就提出来了。其他经济学家为什么不提,我觉得可能不会是水平问题,而是中国经济学界比较复杂,经济学家可能会考虑到很多种因素。”

  郎咸平显然见过大风大浪,应该不会太在意这些毁誉。作为一名八步螳螂拳好手,战斗着,并快乐着,是郎咸平的生存状态。不要期望他会软弱和让步,“西门町之虎”的年少经历已注定他会成长为一个叛逆。

  有人说:郎咸平离事实的真相越近,就离学界圈子越远,但是这样一个游离学界的叛逆却成了大众所爱。然而,他又到底能走多远呢?既然一切要用数据来支持,那么又有多少数据,能证明他又确乎每时每刻代表着社会正义和学界良心呢?

  但好在,他令对手们也要承认的是:他对明星企业的个案研究“的确甚中要害”。

  空中产权与制度性根源

  “这个资产是谁的?是你跟我的,是我们大众的。两个单位在我们不知情情况下自己定价格,就卖掉了,而且卖掉的是属于老百姓的资产,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我们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作为一个法律的问题来解决双方包括国有企业跟购买者之间的自我定价。”郎咸平如此言。

  简言之,郎咸平意即两个人卖了第三者的资产。国有企业性质是全民所有,而上市公司性质是股东所有。但是,对这种所有权,普通公民和一般股东却无法行使,就如同空中楼阁般可望不可及。所以,国有企业贱卖及上市公司大股东或管理层侵害小股东等现象亦寻常可见。

  “郎咸平提出的要害问题,比如MBO异化成为MBI的问题,这也给管理层提出一个警告。”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强评价郎咸平观点时称,“我觉得他所提出的‘国有资产是怎么流失的’这个问题实际上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家监管部门在监管工作上存在失误。”

  是不是政府监管到位就够了呢?在郎咸平眼中,答案并非如此。他认为问题出在法制缺位,必须有一个法律框架来进行约束,才能够避免官商勾结、席卷财富的局面的出现。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还是要归结到钱颖一教授在文章《市场与法治》中提到的法治(rule of law)。

  公众利益是怎样受到侵害?少数人是怎样侵吞了多数人的财产?这当中都可以看到某些政府部门的身影。如果无政府部门许可,民营企业家或者国企管理层如何能够化公为私?根据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社会资源正在向上层集聚。

  郎咸平称这种现象与当年俄罗斯的私有化有惊人的相似。俄罗斯确认了已经形成的利益集团,奉行国有资产谁管理就归谁占有,结果俄罗斯有超过10000亿美元的500家大型企业最后卖了72个亿。权贵资本主义显然不是一种好的资本主义,无数平民的利益被践踏,少数人成为经济寡头。

  钱颖一教授后来又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发表了论文《政府与法治》,认为政府是市场与法治相互关系中的核心纽带。钱指出,“现在虽然强调法治了,但是限制政府任意权力的法律还远远不够。法治的实质是政府和经济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

  吴敬琏教授主编的《比较》在评论钱颖一《政府与法治》观点时指出,“如何造就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如何建立一个法治国家,是走向好的市场经济或坏的市场经济的制度性根源。”

  “作秀”的价值

  经过几年来的连番恶斗,郎咸平教授已名利双收。他已经以案例方式编写了《整合》、《运作》和《操纵》3本畅销书,“还打算出一本《揭底》,或许不叫这个名字,但大概是这个意思”。

  郎咸平虽善于炒作自己,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无一点真货,仅放空炮不可能有如今声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文魁近期撰文反对郎咸平观点,但他也表示,“至于学术问题,我对郎咸平在公司财务及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尊重的,他的确在这方面有很深的研究。”

  郎咸平在学界并没有太多支持者,学者多半与郎咸平意见不合。经济学家钟朋荣就认为,“他所提出的观点没有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对企业的管制过多,是国企改制的问题,是产权流失还是消失的问题,而不应对民营企业抡起大棒。”

  然而,“朗咸平的出现确实给内地经济学界一个震动。震动在哪呢?在于他实事求是、凭数字说话。这种学风是我们很多经济学家所缺少的。郎咸平提出一个‘公有制与私有制’这样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韩强教授对郎咸平颇多赞许。

  他说:“有的经济学家认为朗咸平没有看准中国经济的大方向。其实,我倒觉得,甭管大方向不大方向,人家确实看出来问题了。”

  有人说,郎咸平对明星企业的“炮轰”,有些用词的确是情绪化了。但抛开枝节不谈,这段公案实际上暴露出了社会制衡力量和保护监督机制的缺席。继李金华审计风暴后,郎咸平被戏称为“民间审计长”,这的确是个人的悲哀。

  但无论如何,郎咸平舌战十大投行、炮轰德隆、调停仰融案、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善于制造新闻事件的财务学者如何成为名扬天下的公众人物的轨迹。郎咸平每次“作秀”都为他赢得了更多美誉,也让公众知道了更多真相,甚至让其他学者看到学术原来可以这样传播。

  梁启超曾言,“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既然身为男人,郎咸平想必也有治国安邦的情怀。怎么做事不是最重要的,做什么事情才是最重要的。郎咸平“作秀”除了体现他个人的价值,从客观上讲,也使得大家猛然一震,幡然一悟,皆去关注自己利益是否受到侵害,中国经济制度是否存在缺陷,这正是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至死也没有做到的。-

  郎咸平“炮轰”中国知名企业

  ●三叩TCL

  今年1月6日,TCL集团整体上市,总共融资额达到25亿元,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持有5.59%的股权,按照发行价,李东生身价达到6.1亿多元,成为TCL改制的最大受益者。

  郎咸平认为,TCL2003年的财务指标矛盾重重。他在8月14日发表的《缺乏信托责任,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TCL的高净资产收益率何来、高风险低收益不合理、股票收益率低较合理”的三点疑问。

  郎咸平表示,回首TCL的历程就会发现,这实际是一个国有股权稀释的过程,进一步说,是以股权激励为招牌,以证券市场为渠道,使国有资产逐步流向个人的过程,也是TCL的管理层获取国有资产的过程。

  ●四问海尔

  郎咸平盯上海尔,是在今年4月。在海尔中建4月6日的公告中,海尔集团向海尔中建注入洗衣机资产,在这条公告中,一家名为海尔投资的企业浮出水面,它直接和间接地控制了海尔中建35.84%的股份。

  紧接着,7月28日,香港上市公司海尔中建(1169,HK)发布公告,称海尔中建将延期认购海尔集团所持有的飞马青岛公司35.5%的股权,其相关认股权行使日期将延长至2005年12月31日。这个看似平常的公告,吸引了郎咸平怀疑的目光。

  7月31日,郎咸平抛出4条尖锐质问,矛头直指“海尔职工持股会”。郎咸平认为,海尔此举,是为了完成借壳和实现国有股权稀释。

  ●七敲格林柯尔

  郎咸平指责顾雏军的“罪名”和张瑞敏、李东生同出一辙,即席卷“国家财富”。

  近年来,格林柯尔在中国资本市场可谓长袖善舞,科龙、美菱、亚星客车、ST襄轴四家上市公司在不长的时间内相继被顾雏军纳入囊中。

  郎咸平认为,顾雏军号称动用的41亿元收购资金,实际的投入不过3亿元。顾雏军用“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的“七板斧”巧取豪夺了大量国有资产,在“国退民进”中演绎了一个“民企神话”。文/方亮、范无盐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