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款追星源于权力失衡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01:29 京华时报 | |||||||||
作者: 陈方来源: 摘编自《燕赵都市报》9月2日 文/ 对于此类“公款追星”的新闻,我们并不陌生。今年“两会”期间,就有委员炮轰这类“领导看戏要百姓埋单”的演出活动。但时过数月,批评归批评,领导干部“公款追星”的步伐依然没有停止。
透视“公款追星”之风,我们不难发现,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不完善、财政预算程序的不严谨使领导干部有机会“慷国家之慨”。如果地方政府每年报告给人大的财政预算中,条条目目都罗列清楚,而人大又能够恪守职责,加强对预算的审议,特别是对那些争议较大的关于“吃喝玩乐”的招待费等能严格审议,想必政府“公款追星”会收敛一些。 但这并不是诊断政府“公款追星”症结的根本所在。即便是财政预算草案和审议的程序比较理想,政府官员无法从这里获取“追星”所必需的资金支持,那他还可以依靠自己所拥有的权力,把手伸到行政和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工资上———万源不就是这样进行的吗? 公共决策个人化,决策者权力不受任何羁绊,这些行政体制的缺陷,使得政府在“公款追星”的路上可以大步流星。因为在这样的体制缺陷内,政府官员很少对公共财政决策带来的失误承担责任。没有公共责任机制来制衡官员决策权,没有仕途升迁的危险来提醒官员决策时应保持的责任心,那么随意定夺公共财政,作出“公款追星”这样脱离群众甚至背离群众利益的决策,就不值得我们惊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