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开幕花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18:04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9月3日电(记者郝亚琳 林立平)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花絮: 重要的会议 开放的姿态 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3日上午在北京饭店开幕。据会议负责人介绍,此次会议欢迎中外媒体报道,目前已有300多名海内外记者报名。因此开幕式现场情景很是热闹。
这次大会意义重大,对新闻媒体却非常开放。开幕式现场不仅可以看到美联、路透、朝日的“大腕儿”,一些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媒体也派出了记者前来报道。“我是第一次参加中国共产党举办的大会,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国际同仁,很激动。”一位泰国记者说。 各显神通 “鏖战”会场 3日上午北京饭店里挤满了前来参加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的代表和记者们。为了抢机位、为了采访到自己的目标、为了使录音清楚,“各路神仙”都使出了看家本领。 当其他记者抱怨距离太远、录音不清时,几位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们“另辟蹊径”,把录音机、录音笔接在会场的音箱线上。一位女记者得意洋洋地说:“这样可比举着录清楚多了。” 摄影记者中也不乏“高人”。两位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记者站在写着“中新影大会堂专用”的木架子上“鹤立鸡群”,占据了制高点。其他摄影记者只有羡慕地看着“望架兴叹”。 “蘑菇战术”与“逐个击破” 对于现场采访,记者们也是经验老到。开幕前,他们首先采取了“蘑菇战术”,一旦看到一位先到的与会代表,马上团团围上去争先恐后地提问,挤不进去、插不上嘴的记者就使劲把录音笔往人群里伸,唯恐错失丁点儿的信息。会场工作人员几次把渐渐侵入代表席区域的记者群“赶出来”,记者们却几次“弹回去”。工作人员与记者们就这样展开了“拉锯战”。 开幕式结束后,记者们又对离场的代表们“逐个击破”。记者“粘上”一位代表,问了一通之后,马上又转向另一位代表。总之,碰着谁就问谁,只要认准是挂着代表证的就行。最后免不了要向代表索取一张名片,以便核对人名或联系日后专访之用。 相关专题: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