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产业化是个“馊”主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20:48 扬子晚报 | |||||||||
谁提出了“教育产业化” 我们知道“教育产业化”并非国粹,而是泊来品。数十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开辟了学校工业园,使教学活动、科研成果与工业园的发展双向互动,彼此推进,最终形成了世界一流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开发区,这就是“硅谷”。对这一成功的案例,有人提出了“教育产业化”这一概念。之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英国的剑桥大学等,也在
而传入我国的背景是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面对国内持续经济消费低迷、通货紧缩状况,亚洲开发银行汤敏博士在1999年2月19日的《经济消息报》中提出,若3年内使我国高校的招生量增加一倍,达到年招生量200万人的水平,并一律实行全额收费,学费每年1万元,其它费用45千元,高校可每年多收学费200亿元,在校消费约为40亿元,再用我国的产出乘数来匡算,这240亿元可拉动1000亿元的投资与最终消费。 以上两条信息至少说明两点,其一、国际名校在推行教育产业化的进程中,绝没有动摇学校传播知识、追求学问的神圣地位,更不是构筑其商业地位。而我们许多地方、许多学校的教育产业化似乎恰恰相反,几乎已将产业化等同于“商业化”。而教育具有的公共属性和公益性,才应当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其二、招生扩大化并不能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它只不过是把老百姓手中的钱转移到了某些人的手里而已。汤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金领”,根本不了解我国的国情,他的主意简直就是一个“馊”主意。 我国教育与各国教育消费的比较 据资料显示:在所有发达国家中,德国对本国和外国的大学生一律免费就读。英国在1998年才开始试行收费办法,在此之前一直是免收学费;法国只收取少量的注册费;只有美国和日本实行适当收费的办法。具体费用水平是:公立大学大约每年3000美元左右,私立大学标准较高,日本约需56千美元,美国的私立大学每年约需23万美元。 看来,我国的大学正是把眼光瞄准了美国和日本私立大学的收费标准,恨不得一步到位,向这个标准看齐。可是,他们忘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别:美、日两国的人均GDP是中国大陆的几十倍,而大学学费不过是其中的5%%10%%,一般的家庭都可以承受。 在发展中国家中,与中国大陆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就值得我们借鉴。在最著名的尼赫鲁大学,每学期只需交108卢比学费和260卢比的住宿费(两项合计只相当于人民币70元左右)。 再看学费与人均收入之比,更令人瞠目结舌。我国2002年城市和农村的人均收入分别为:7703元、2476元。也就是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全部只够勉强维持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而农村则需要3个人的纯收入才供养得起一个大学生。而且必须有一个前提:全家人一年到头不吃不喝。 去年联合国人权调查员托马谢夫斯基对我国的教育作了近半个月的考察。她表示,中国几乎属于世界上对公共教育投入最少的国家之一。中国每年的教育投入只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远远低于联合国建议的百分之六的标准。她说,中国政府只承担了学校开支的53%%,其余的费用则转嫁到学生头上。即使托马谢夫斯基对我国教育投入的数据偏低,(据教育部长周济讲,我国近几年里教育投入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5%%,增加到3.41%%,教育经费投入将占到GDP的4%%。)我们也不指望靠教育产业化来拯救中国的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对个人对社会都有益的一种带有公益性的事业。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不应该主要由市场来解决。 教育产业化就是教育民办化?民办化就是贵族化? 教育产业化,也就是把教育当作产业来办。鼓励社会办学,这听起来似乎是不错的,至少这样能引起竞争,增加入学机会,提高教学质量,但产业化的教育成本不也都分摊到学生的身上了吗?一些私立学校越修越豪华,豪华就是身份的标志。所谓教育产业化就是教育贵族化。如果考重点中学差几分,没关系,一万元一分,几万元保证孩子入学。可是中国普通老百姓一年能收入多少?从幼儿园的赞助费开始到大学毕业,一个孩子的教育费用是否和父母收入相当?我知道很多父母为了那些林林总总的费用在孩子毕业后债还没还清,包括我在内。我就是教育产业化的受害者。我的女儿读了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学的服装艺术系,每年的学杂费和其他费用就两万多。如今才读了两年多,我已负债累累。我还是所谓的中学高级教师。我不知道今后怎么办?教育在中国,越来越变成一种奢侈品。我们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表现在哪里?难道只让有幸出身在富裕家庭的孩子才可以享受优质教育?只是打着“受优质的教育,可以成为白领、公务员”的旗号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巧取豪夺百姓的血汗钱?这种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改革究竟有多大好处?到底是受益人多还是受害人多?教育产业化的畸形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 刚刚看到一个统计数据,我国的大学生占适龄人口比例为4%,相当于现代化标准10%%—15%%的32%%(平均为12.5%%),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22%%,居世界第79位。在这样的现实基础上,我请问,贵族化的产业化是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吗?徐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