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政党国际会议:“政党外交”的成功体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5日21:32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9月5日电(记者徐松李星)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5日在北京闭幕。此间专家和代表们普遍认为,此次大会的成功举行是中国进行“政党外交”的重要成果,会议期间的沟通和交流必将加深政党间和国家间的了解和友谊,为进一步开展合作奠定基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共产党举办这次大会不仅是党的历史上,也是国家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此次大会的成功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交往能力,从另一方面也表明“政党外交”在国家外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绝大多数亚洲国家是通过政党管理的,因此政党交往是国与国交往的重要渠道。各国政党无论执政与否,沟通和交流是非常必要的。”他说。 他认为,这次来中国参加会议的政党类别和人数超过了前两届,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处理政党关系的原则是符合实际的,所推行的对外交往政策得到了亚洲政党的广泛认同。大会令中国共产党拓展了与外国政党的交往范围和领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菲律宾众议长德贝内西亚表示,政党间的交流是解决地区冲突、实现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尽管组建亚洲议会等合作机制还不能很快实现,“但重要的是这个进程正在启动”。 “在今天通过的《北京宣言》中,政党代表们确认了党际交往的重要性,决定加强彼此间的政治和经济合作,以面对21世纪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本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德贝内西亚说。 《北京宣言》指出,“交流、合作、发展”既是本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的鲜明主题,也是亚洲各国政党和政治家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亚洲各国政党的相互交往与合作。对彼此存在的分歧和矛盾,应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通过对话和磋商谋求妥善解决;亚洲的合作不是排他性的,也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亚洲应在对世界开放中发展,在同世界交往中进步。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会议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家瑞表示,亚洲各国政党在《北京宣言》中达成的重要共识是出席会议的亚洲各国政党领导人和代表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坦诚相待、求同存异的结果,反映了与会各国政党的共同愿望,得到了亚洲各国政党的广泛认同和响应。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发起机构之一、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赖纳·盖勃斯说,作为本届政党会议的主办方,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一些在某些问题上争执激烈的党派请到了会议桌前,让他们能够以一种平和的方式阐释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主张,“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功劳,也是此次大会的伟大成就”。 李忠杰认为,亚洲是人口最密集的大陆,是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总体上有共同的命运。历史上大多数亚洲国家曾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如今也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共商发展前程对亚洲有着重要的意义。此间专家认为,亚洲应该在尊重多元化的基础上加强交往和联系,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的亚洲,发出自己的声音。亚洲的发展与繁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亚洲国家的共同努力。亚洲政党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关专题: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