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象牙塔”里的贫富差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05:20 哈尔滨日报 | |||||||||
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穿名牌、用手机,贫困生却要靠到处打工维持学业和生活。大学校园里日益突出的贫富差距现象给大学生心理成长造成冲击,也使校方的学生管理面临难题。 专家认为,社会贫富差距在大学校园中的反映,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贫富划分交往群体 西北大学物理系大四学生苏斌说,现在大学生交往多是以经济条件的好坏来划分的,能穿得起同等品牌的衣服、用同等品牌的化妆品、有笔记本电脑等等,就有共同语言。相反,贫困生因为生活都比较拮据,在一起相处的共同语言也多些。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石英认为,大学校园中的高消费者与贫困群体的出现,是社会上贫富差距在大学校园中的体现。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和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这种差异带到大学里,必然导致学生中出现贫富差距、优越感差距。应该高度重视这个新的校园现象,特别是它对贫困生心理产生的不利影响。 贫富差距挫伤贫困生自尊心 西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张舒拉认为,校园中的贫富差距对贫困生的负面影响更大,他们本身就承受着一定的经济压力,有钱学生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优越感,会使他们感到另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冲击他们经过多年主流教育而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 石英认为,贫富差异客观上已经把同龄大学生镶嵌在了不同的阶层上,而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大学生处在同一个年龄段,又同处校园,有的学生花钱如流水,有的学生为一日三餐发愁,如此近距离的对比反差更大。加之大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生活需求旺盛,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尤其对贫困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 贫困生的思想教育是难点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陈鹏教授认为,大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自尊心的伤害比其他伤害带来的挫折感更强,由此产生的极端情绪和心态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也会影响到他们走向社会后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行为选择。 据了解,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除了强化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外,不少学校还多种方式探索实施了弱化差距感的办法。 石英认为,校园贫富差异,表面上看是经济、消费上的差距,实际上已经涉及到社会认同、自我认同等方面的问题。学校应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特别是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方面的教育,对盲目炫耀进行高消费的学生给予正确引导;对于个别消费水平与家庭实际情况不符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但这需要政府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 (据新华社西安9月5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