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青少年半数不知张思德 源于正确英雄史观缺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8日15:04 新民晚报

  夜幕降临,黄土高原上荷枪奔跑的张思德从安塞赶回延安,参加内务班的合唱演出。正唱着,舞台一侧的灯泡坏了,他跑过去当梯子,托起战友换灯泡;回到营舍,别人上炕睡觉,他却跑到厨房帮老炊事员磨豆浆;炊事员推开他,他憨笑着坐到门口编起草鞋——这就是刘恒笔下的张思德,一个牺牲60年后被重新演绎的电影形象,一个被公众险些遗忘的平凡英雄。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新浪点点通个性天气 400医院专家为您解答

  说险些被遗忘,是有根据的。电影《张思德》上映之前的一次社会调查表明,知道张思德的占63%,不知道的占36%,知道《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占总人数78%,不知道的占22%。被调查者中,40岁以上的人90%都知道《为人民服务》,有些人还可以顺口背上几句,而20岁以下的人群中,不知道的占一半左右。

  在传媒发达的今天,在信息爆炸的年代,青少年接收的信息量应该早已超过成年人,但他们就是不知道张思德。如果追根溯源,其症结在于我们的英雄史观存在着缺失,以致对于张思德这样的平凡英雄,历史被遮蔽了更多的信息。

  张思德其实就是一名小战士。朴实而沉默的张思德正如他身后那片黄土平凡普通,而像他那样的战士在当时延安何止成千上万。在张思德身上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中国人骨子里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中本能地涌动着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

  我们传统的英雄史观历来崇拜大节大烈的勇士,慷慨就义的英雄,死难报国的英烈。历史上文天祥、史可法,现代的刘胡兰、邱少云,以及当代的王杰、欧阳海等英模勇士,哪一个没有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哪一个缺乏忠贞义烈的干云豪气?而张思德这样的平凡战士,在关系民族危亡的宏大历史叙事面前,在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惊心动魄的场景面前,就未免显得相形失色,不值一提。对于前者,我们给予了应有的尊崇应有的褒勉应有的宣传量;对于后者我们却吝于笔墨吝于奖掖吝于日常信息的搜寻和挖掘——如此厚薄,显然与科学公正的史观是相背离的。

  《张思德》的电影艺术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个观照:平凡的劳动者同样可以成为“主旋律”的“主角”,我们的艺术工作者就应该多为平凡的英雄立传。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不仅是英雄的“演武场”,也应实录普通百姓“浪漫的事”。

  中国青年报(刘效仁)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