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城镇化是中部崛起的必经之路———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成员访谈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05:52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编者按:河南历史悠久,古都众多,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南阳等城市都经历过上千年的历史积淀,有的还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繁华都市。进入21世纪,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中原9600万勤劳儿女求真务实,埋头苦干,致力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原大地的面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8月31日到9月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率领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来豫视察城镇化建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新浪点点通个性天气 400医院专家为您解答
设情况,先后深入我省郑州、洛阳、焦作、新乡、开封、漯河、许昌等地的城镇、工厂、农村进行视察和调研,对于河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思路和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切合河南实际的有益建议。我们特地进行采访整理,相信这些宝贵的真知灼见一定会对我省的城镇化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②9全国政协常委、安徽省委原书记卢荣景:城镇化———中部人口大省的必经之路

  中央确定了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妥善解决。中部地区各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以上,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基础薄弱,土地生产率低,农民增收乏力,仅靠土地很难富裕起来,无法实现小康目标。

  河南作为我国人口第一大省,农村人口比例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更重。河南的现代化进程,对中部地区乃至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重大。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积极稳妥地加快城镇化步伐,依靠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做支撑,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中部人口大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解决目前以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问题的关键。

  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对城镇化建设都很重视,指导思想明确,确定了加快中原城市群建设,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方针,这是一个战略性的目标。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一是应根据全省和各地不同情况,制定科学、长远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合理分工,实现协调发展;二是应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加快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拉长农业产业化链条,要把增加农民收入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结合起来;三是城市化应各有特色,避免出现各地城市建设雷同、一个模式发展;四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各地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时应根据自己的客观条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并视区位、市场流向、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汇聚情况而定;五是应注重对文化遗产、古迹和自然环境的保护,这些东西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其损失是难以估计的。②9(本报记者李建华)全国政协常委、河北省委原书记叶连松: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十个内涵

  推进城镇化一定要以产业为基础,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初始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城镇化的持续动力。

  依据世界城市化的一般规律,结合我国城镇化的紧迫性和特殊性,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有以下十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城市现代化与农村城镇化相结合,走以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子;二是坚持合理发展大城市,发挥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合理的城镇体系的路子;三是坚持以农村工业化为动力,走乡镇企业合理聚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完善农贸市场体系,在城乡接合部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路子;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采取不同发展战略和模式,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多形式、多途径、多元复合型的城镇化路子;五是坚持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走出一条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六是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与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相结合,处理好城镇发展中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远、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关系,走出一条城镇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七是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走出一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路子;八是坚持改革开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出一条在城镇化中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路子;九是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走出一条适合本地特点、各具特色的城镇化路子;十是坚持在政府引导下,走出一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城镇的路子。②9

  (本报记者 李旭兵)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顾问、总工程师王东:城市建设必须体现以人为本

  建设现代文明的城市,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必须通过严格的程序,贯彻“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这一理念的基本内涵是:城市的规划发展建设,必须围绕如何让人更加舒适地工作、学习、生活来展开,使城市更多地体现人性的特点,更富人性的关怀,让市民成为城市的真正主人。

  衡量城市建设是否做到以人为本,要以城市居民的满意程度作为最根本的标准,具体不妨用八个字来衡量:一是“高效”,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城市的布局是否合理,交通是否便利,软件包括办事的效率,投资环境等等;二是“低耗”,主要是节约各种资源,比如水、电、土地等等,应该是在低消耗资源的前提下来发展我们的城市,付出较小的代价,取得较高的收益,要通过集约化管理来实现;三是“舒适”,就是人们居住在一个城市里,生活、休息、娱乐等等舒适的程度,环保、绿化等环境的好坏程度;四是“安全”,包括城市的防火、防洪、抗震等防灾工作,都必须有应急系统。

  基于“以人为本”,城市建设的重点不是首先考虑建设那些与人关系不大的项目,而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处处为方便市民考虑。如城市建设留出空间,开辟公共绿地,注意公共绿地的质量和合理分布,为的是方便市民的休憩活动;植树种草,治理污染,让江河湖泊变清,空气变净,为的是让市民更加健康;投巨资进行道路建设,让道路畅通,交通无阻,为的是让市民出行更加便利;完善城市各项服务功能,提供多方面的优质服务,为的是让市民生活更自在。要实现城市建设的以人为本,必须通过法定的程序实现城市建设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②7(本报记者李旭兵)全国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原主席杨振杰:要让进城农民变成真正的城里人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感到河南的城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建设,将其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组织了专门的领导机构,认真落实中央有关城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全省各地也能够密切结合本地实际,出台针对性很强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在这里,我想就如何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两点建议:

  加快城镇化进程,要继续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一定要避免把加快城镇化进程等同于片面地增加城镇人口、盲目地扩大城市规模,等同于建大广场、盖高楼大厦。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前提是加快城镇产业的发展,只有在城镇中不断地创造新的、更多的就业机会,才能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各级政府要继续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继续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加快城镇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上来。

  加快城镇化进程,要让进城农民真正“安居乐业”。要进一步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降低农民进城的成本。要从解除农民进城户口限制、推进社会就业产业化和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等方面入手,让进城农民真正和城里人享受同等待遇,变成真正的城里人。要特别注重加强对进城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就业谋生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从而巩固城镇化建设成果,进一步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②4

  (本报记者 李 铮)

  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地质和地球物理所研究员、中科院院士叶大年:从对称性预测新兴城市的崛起

  在中国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城市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国不仅需要扩大现有城市规模,还要建设新的城市。

  河南是个近一亿人口的大省,面积并不大,河南如果不把城市做大,那么这个城市化就很难“化”。世界上一亿人口的国家,第一大城市的人口通常在500万以上,而郑州现在满打满算就200多万城市人口。所以,河南的城市化一定要有大手笔,不仅要提高郑州的首位度,建设一批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还要及时建立新的城市。

  城市的布局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在一个区域,其地质构造的对称性,会在自然地理相应的对称上反映出来,而后者又会导致经济地理相应的对称性,这样,城市作为经济高度集中、高度发展的代表,尤其是大城市的分布便具有了一定的对称性。

  研究河南现有城市的分布,可以发现这些城市的连接通常呈格子状,而城市就分布在格子的交叉点上,他们或以铁路相连,或在黄河南北两岸互相对应,比如沿着黄河,三门峡、洛阳、郑州、开封连成一条线,而在黄河北部,有济源、焦作、新乡、长垣与之相对称,在黄河南部,有西峡、南阳、信阳、潢川与之相对应,在中间,还有平顶山、漯河、周口与安徽的阜阳也可以连成一条线,并成为对称轴。这样的格局,实际上是地质构造与人类的活动耦合在一起的结果。当我们发现现有城市分布的对称性后,就可以考虑在对称分布的前提下,判断未来新兴城市将要崛起的地方。

  我还想讲一点,就是城市建设应该注意轻轨的发展,也包括在大城市和小城镇之间发展轻轨。我主张把城市建成“蜘蛛状”,蜘蛛的腿,可以看作是连接中心城市和周围卫星城或者小城镇的轻轨交通,这样就方便人们在城市工作,到郊外居住,既可以减少城市人口密度,也有利于腾出空间来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②13(本报记者李旭兵)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要为农民进城创造良好的条件

  河南城镇化必须把7000万农民更多地分流到城镇来,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大中小城市和城镇都要降低门槛,为农民进城安家立业创造条件。提高农民入城的承受力,对城镇化的推进极为重要。为此,我们各级财政一定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要在促进农民致富方面下功夫。同时,要创造条件,降低农民入城的住房价格,也可以考虑用农村的宅基地换取在城市的建房基地,以增强农民进城的承受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劳动市场竞争的加剧,农民工因技能缺乏,在城市就业市场上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和多种就业技能的培训,各级政府有责任拿出专项资金对未能升入高中的农村初中毕业生搞好就业前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

  增强城市对农民的吸纳力和凝聚力,同样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城市就业岗位的开发,对城市吸纳农民工至关重要。开发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是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方面。还要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促进农民工健康人格的形成。政府应该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切实为他们解决好创业求职、子女教育、廉租住房、医疗保健、工资标准、生产安全、人身尊严等方面的问题。要为农民进城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经常会在一些城市看到城管人员驱赶小商小贩的场面,弄得鸡飞狗跳墙,甚至连运货的三轮车、手推车一并被收走。这样不仅打掉了进城农民的饭碗,也影响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②4

  (本报记者 李旭兵)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李旭兵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王成喜:文化是优势 人才是关键

  和其他省份相比,河南在城镇化进程中最大的优势是文化,因为河南有几千年的文明,而且在这几千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在河南的广大地区,地下一刨,到处都是文物,到处都有文化。现在社会上有一些大款,花费上万元吃一顿饭毫不心疼,可是在文化消费上却很吝啬。这就缺少文化底蕴,缺乏发展潜力。有着深厚文化的河南刚刚崛起,将来肯定会有大的发展。同样,在建设城镇的时候也要突出城镇的中心文化。

  城镇化建设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去落实。基于省情,河南暂时还不可能靠大幅度提高待遇来吸引人才,怎么办呢?这要靠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靠感情,让本地人和外地人了解河南,热爱河南。现在河南很多好的东西不为外界所知,甚至河南当地人都不清楚,抱着金碗讨饭吃。比如,我前些年去河南周口,看到老子故里和太昊陵,到济源看到一些古迹,我感到很吃惊,很多外国人都很重视的古迹,我这个河南人还不了解。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力度不够,以后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河南人和外地人都愿意到河南来工作和生活。二是要靠展现河南美好的前景来吸引人才。真正有眼光的、勇于创新的人不是看重眼前利益,而是看发展前景如何,这就需要河南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

  采访中王成喜委员再三表示,这次回家乡感触特别深的是河南人的思想观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身为著名书画家的他欣然命笔,用墨宝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走遍故乡处处新,喜看中州正崛起。②9(本报记者刘亚辉)全国政协常委、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原书记黄璜: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三个问题

  这次我随全国政协常委考察团来豫考察,所到之处都能强烈感到一种积极进取精神,总的来说,河南的城镇化工作思路清晰,工作扎实,进展很快,做法可取。我对河南同志深表敬意。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许多地方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令人鼓舞。与此同时也需要回过头来,认真分析一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现在看来,城镇化进程中有几个具有共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在城镇化进程中有些地方盲目求高求大,浪费惊人。脱离城市发展需要,群众及各方面的反映都比较多。建议按科学的发展观,审视前一阶段的工作,逐步统一人们的认识。

  二、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解决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城市配套设施跟不上的问题。在有些地方已是当务之急,若不妥善解决将会产生诸多社会问题。

  三、要重视并解决政府欠债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很多地方的政府行为起了重要作用,因“达标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造成的欠款比较多,这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再不能久拖不决。②9

  (本报记者 李 铮)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水电工程系教授王光谦:城镇化要和国家重大工程结合起来

  城镇化要和国家的重大工程结合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重点工程的实施,也有利于在移民中实现城镇化。

  当前,河南的头号工程应该是南水北调工程,预计这项工程国家在河南的投资将超过200亿元,需要移民17万人。我们过去移民的做法,往往是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农民还是农民。现在有了资金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试点,建设新的城镇,并且提高农民的技能,尝试在重点工程的建设中推进城镇化。

  结合国家对黄河的治理,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思路来推进黄河滩区居民的城镇化。国家每年都有大量的经费用于黄河的治理,但是过去的治理,偏重于工程建设,与黄河滩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脱节甚至产生矛盾。实际上,既然有这样一笔投入,完全可以把黄河滩区的治理和滩区居民的城镇化结合起来。最近国家发改委已明确提出,要搞一两个试点,拿出一部分工程款,用于把黄河滩区的人集中到岸上,进行城镇化建设,这样,国家工程的部分资金就转化为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无疑为黄河滩区农民的城镇化提供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河南的城镇化还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我在北京和几个老乡也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情。我在很早以前就有一个想法,就是通过发行河南城镇化建设彩票的途径来筹集资金,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向中央有关部委提出申请,然后统一协调彩票发行事宜,如果两到三年能筹集到100亿元的话,这就是一笔相当大的城市基础建设资金。

  关于城市的发展,我还想强调一点,要保留自己的特色,突出自己的特色。突出个性化的核心应该在于政府的定位,政府有责任描绘一个正确的蓝图,做好规划工作,并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来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来。②13(本报记者李旭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原会长俞晓松:把开放作动力 以教育促发展

  河南城镇化建设近年来得到重视,有了规划,有相当大的发展。但与广东、江、浙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那些地方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较早的改革开放。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都不可能是孤立的、完全靠自力更生的发展。一个省、一个城市都应该采取开放的姿态,“广纳天下客”,而不是眼睛只盯着本地企业。每个企业也要实行开放,要跟国际国内同行业发展快的企业联手,争取共赢,而不至于被淘汰。开放不仅仅是对国外开放,也是对其他城市和省份的开放。河南也有一些发展快的优秀企业,比如漯河的双汇集团。该集团的眼光是放到全国乃至世界,使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吸纳国内国际先进的技术。他们带动了农民致富,使大批农民转而从事食品加工。一个城市有了有竞争力的产业,就可能迅速发展,赶上比较发达的城市,河南也会出现这样的前景。

  城镇化进程中要做好规划,每个城市要有自己的品位、不同的风格。河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发源地之一,有些城市还拥有特色鲜明的自然景观。城市的产业化不应、也不可能雷同,城市的风貌也应各有不同,使那个城市的市民都喜爱自己的生活环境。教育关系到城镇化的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一个城镇的精神风貌。农民转化成市民不仅仅是搬到城镇住了,更重要的在精神风貌和生活习俗上也要城镇化。这就要靠教育。教育在城镇化过程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教育搞好了,出去打工的几千万人口中有100万成了“白领”,那对河南的城镇建设的作用就大了。反过来说,如果大部分人干的都是技术含量很低的活儿,会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有一定帮助,但对工业化、城镇化帮助并不大。②9(本报记者刘亚辉)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