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美国对中国和俄罗斯形成“NMD包围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16:53 国际先驱导报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记者李思骏报道 日前,海内外多家媒体报道称,鉴于伊朗“日益严重的导弹威胁”,美国正计划在伊拉克周边的中亚和中东地区,包括土库曼斯坦、波斯湾、伊拉克东部或阿富汗西部等地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军事观察家认为,一旦美国的计划得以实施,目标将不仅仅是针对伊朗,而是对俄罗斯和中国形成事实上的“NMD包围圈”。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NMD要挺进中亚和中东

  据美国、日本等多家媒体报道,参与NMD计划的美国官员和专家日前表示,由于伊朗“正在发展核武器和远程运载工具”,若要更有效拦截伊朗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美国必须与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打交道,在这些与伊朗毗邻的国家境内建立永久基地,尽量把导弹拦截系统部署在离伊朗尽可能近的范围内。

  这些官员和专家在提供给白宫的一份报告中称,五角大楼目前正着手研制“地面移动多用途拦截系统”,以应付伊朗的“导弹威胁”。移动拦截系统搭载在卡车上,导弹航速较慢,最多只有每秒8公里,而固定平台式每秒可达10公里,因此美军必须把发射地点部署在距离伊朗尽可能近的范围内,这样才能弥补航速较低带来的不足。

  这份报告指出,美国拟定部署移动拦截系统的伊朗周边地区有4个地点,分别是土库曼斯坦、波斯湾、伊拉克东部或阿富汗西部,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在这四地同时部署,以令防御网络更为紧密。另外,在海上建立海上发射平台或在阿塞拜疆设立基地也是可行方法。五角大楼甚至对每个基地的规模进行了规划,每个基地设有三套拦截系统,每套系统装有两枚导弹;不过,鉴于基地太过接近伊朗,美国须部署一定的兵力保卫基地,以应付伊朗战机和导弹来犯及地面部队的侵扰。

  伊朗导弹“威胁”美国?

  近年来,伊朗的确在大力发展中程和远程导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8月11日,伊朗成功试射了一枚新式“谢哈布-3”型中程弹道导弹。伊朗国防专家毫不掩饰地指出,伊朗可以使用此类导弹袭击宿敌以色列或者美军在海湾的军事基地。

  在继“谢哈布-3”导弹试射成功后,伊朗继续研制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谢哈布-4”和“谢哈布-5”导弹。

  然而从总体上讲,伊朗在与美国和以色列的对峙中处于守势。伊朗加紧研制新型导弹显然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威慑能力。军事观察家指出,如果仅仅是为了针对伊朗的导弹“威胁”,美国现部署在以色列的“爱国者”导弹完全够用,根本没有必要如此兴师动众,在中亚和波斯湾设立如此多的基地。美国此举的真正用意,还是借此将NMD的拦截基地部署到距中国和俄罗斯更近的范围内,并形成对这两个核大国的“NMD包围圈”。

  美国盯着俄中核武库

  虽然美国一再抛出“伊朗导弹威胁”论,但美国真正感兴趣的恐怕是俄罗斯和中国这两个大国的核武库。特别是美国要想拦截俄罗斯战略导弹的饱和攻击可谓困难重重,要想从美国本土基地及盟国的基地上或从太空的基地上实施拦截,从技术的角度看短期内也难以实现。对中国来说,情况也大致如此。

  因此,将NMD的前沿拦截基地尽可能地逼近中国和俄罗斯的领土,是美国NMD能否在短期内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欧洲地区,美国已与波罗的海三国进行了秘密谈判,在三国靠近俄罗斯边境地区部署NMD,这样可以在俄罗斯导弹刚刚起飞阶段就监测到它,并将其击落,真正实现“先发攻击”的目的。

  在亚太地区,美国正积极把NMD推到中国跟前。2003年12月19日,日本宣布决定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设在日本的导弹防御系统会至少覆盖台湾北部。2004年7月7日,澳大利亚与美国正式签署导弹防御体系谅解备忘录,这表明澳大利亚已正式加入美国的导弹防御体系。在台湾当局编列逾6000亿台币的对美军购预算中,台军方将新购6套“爱国者3”型,现役3套“爱国者2”型性能提升至3型水准。

  美国的不少军事专家认为,中国的洲际导弹和战略核武器大多部署在中西部地区,俄罗斯的两个导弹集团军位于奥伦堡和鄂木斯克,虽然现在美国的NMD系统进入了中国的东南沿海方向和俄罗斯的西部地区,但中亚地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只有将反导系统的前沿梯队部署到这一地区,才能形成对中俄有效的“NMD包围圈”。#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