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新闻观察:“道德缺血”根在“文化干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09:2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据媒体报道,浙江省在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专项行动中发现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截至7月31日,该省共侦破查处的65起涉嫌网上制作传播淫秽色情物品及牟利案件中,35周岁以下的犯罪嫌疑人占98%,而且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青少年,其中年龄最小的仅有15岁。为此,有人惊呼,不少青少年患上了“道德缺血症”和“法律痴呆症”。

  的确,联系到当前青少年犯罪多发等现象,恐怕不得不承认这两种“病症”在一些地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方的存在。有人认为,之所以形成如此局面,是因为教育体系及制度有缺陷,“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学历轻素质,许多青少年从小就缺乏道德和法制教育,有些头脑里甚至连基本的是非、对错观念都没有”。笔者认为,“法律痴呆症”或许确实与此有关,但“道德缺血症”的最重要诱因,则是“文化干渴”。

  学校教育固然在确立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上会起重要作用,但研究道德问题,视野应该更宽阔一些。我们更有必要反思的,应是当前的文化环境与青少年道德养成之间的关系。

  道德养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同化的过程,是一种漫长而广泛的熏陶。人们通过对各种信息的阅读、认知,通过观察周围环境、感悟别人的所为,开始承认并遵循一些公认的价值观,开始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然后,渐渐形成对一些行为的羞耻感以及对另外一些行为的满足感,并用这些感觉来取舍自己的行为———此时,便可称是具备了基本的道德修养。所以,道德其实是一种最终影响到性情的文化趣味,是对文化的认识和自觉。

  而且有必要说明的是,这种对文化感悟和自觉的过程,并不等同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所以,真正对公民道德养成发挥决定作用的,往往并不是学校教育,而是那些每时每刻从方方面面纷至沓来的信息。

  所以,道德问题,说到底是个广泛的文化问题。而遗憾的是,在某些地方,眼下的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来说,委实有些糟糕。

  首先,是在某种程度上缺乏一种被广大青少年认可的东西,即我们的文化患上了某种“干渴症”。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正在到来,这时候,尤其需要去伪存真,需要确立一套健康的价值观念引导青少年前行。但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时候真正的美德很少被称道,充斥媒体的多是一些离奇而混乱的行为范式,甚至于某种反道德的行为被某些人视为一种“新潮”、一种“酷”。在这样的环境下,让青少年如何形成与其智商相称的价值判断标准和社会责任感呢?

  流行文化的价值标准中,还有一种过分强调功利的不良倾向。对财富的过度追捧,对明星的过度渲染,以及对一些所谓“浪漫生活”方式的不当提倡,使一些青少年在选择生活方式时失去了恰当的标准。

  笔者认为,正是上述“垃圾文化”的盛行,才导致了一些青少年的“道德缺血”———这就如同吃多了“垃圾食品”,难免会导致有害健康的肥胖和高血脂一样。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