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他走了——他在接近天堂的地方飞翔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10:23 燕赵晚报

  在人生的盛年,军事教官陈淼折翼于一次示范滑翔。他走的时候没让人送行,一如去年爱人赴小汤山没让他相送。

  他走了——他在接近天堂的地方飞翔

  今年的教师节,陈淼将在天堂里度过。只是,不知天堂里有没有教师节,天上的陈淼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是否还在滑翔?不知他是否能听到学生们流泪的祝福:老师,节日快乐……

  折翼

  2004年6月21日下午4时许。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滑翔伞训练场。

  背着15公斤重的装备器材,49岁的军事教官陈淼向山顶攀登。他对身边年轻的学员说:你别怕,我也恐高,很容易克服的,在空中感觉很美丽,像鸟儿一样飞翔……

  山顶,气温38摄氏度。风向正好,陈淼把吃了几口的面包、榨菜、火腿肠塞进迷彩服兜里。检查装备、护具,准备,起跳,陈淼在烈日下潇洒地凌空起飞。

  这是陈淼为年轻教官和学员所做的最后一次示范飞行。

  在距离地面40米的空中,突然出现了“乱流”,滑翔伞“折翼”,陈淼像一只受伤的鸟儿,撞向田边的石坎……

  牺牲6月21日下午5时许。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药剂师冯超英正在值班,突然有同事说,医院接到一个紧急伤员,是个大校军官,正在抢救。

  冯超英心里突然“咯噔”一下:“不会是我们家老陈吧?”她向同事交待了工作,飞步冲进急诊室。冯超英一眼认出,血泊中的军人,正是她心爱的丈夫陈淼。

  抢救无效,陈淼停止了呼吸,冯超英头晕目眩,什么也不知道了……

  陈淼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从山东老家赶到石家庄。面对长眠的爱子,面对悲恸欲绝的儿媳,面对泣不成声的孙女陈点点,老人家老泪纵横。“陈淼生在部队,长在部队,最后又把生命献给了部队,献给了党,也算死得其所了,我们全家人不能给组织上添任何麻烦……”

  思念

  冯超英永远不会忘记,陈淼“飞走”之前的那个清晨。6月20日,陈淼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父亲节”。陈淼训练一天回来,吃过晚饭,沉沉睡了。半夜里,女儿点点肚子疼得厉害。要是在往常,照顾点点一定是陈淼的事,可是这天晚上他睡得很沉。冯超英不忍心惊动他,给女儿打针吃药,直到凌晨5点才睡。6月21日清晨6点,陈淼起床,他像平时一样给母女俩做好早饭,捂在锅里。临走前,陈淼来到妻子和女儿床前,抱住睡得迷迷糊糊的妻子和女儿亲了亲,轻轻关上门走了。当时,母女俩似醒非醒,谁也没有睁眼看陈淼一眼……

  一个个漫长的夜晚,悲伤的妻子,从梦中醒来。眼泪,无声滑落;梦,如真如幻。

  “梦里依稀,依稀有泪光,我仿佛能看到他背上伞包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飞翔,而现在他继续向远处飞了,飞走了,他飞翔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

  发现

  陈淼走后,他身边的人突然发现,平时人们都认为陈淼是农家的“苦孩子”,但实际上他却成长于“高干”之家,只是他从来没有张扬过。陈淼走后,战友和领导在准备他的事迹报告材料时才发现,虽然陈淼的一生没有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点点滴滴的“小事”却怎么数也数不清。

  战友和同事无法忘记,陈淼那个旧军用挎包里,总装着一套维修工具,再就是被他翻得稀烂的《许国璋英语》和专业书;陈淼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不善言辞,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总是在匆匆忙忙地一阵小跑;军事训练时,他总是“我先来”,而他那句“我不能当瘸腿教员”的名言,随着他那壮烈的“最后一飞”,永远印刻在战友和学员的内心深处……

  荣誉

  陈淼走了。那个整天背着一个起了毛的军用挎包、穿着一双旧胶鞋的大校军官,永远离开了他的战友们;那个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经常为办公室电话、热水器、拖把充当“义务修理工”的巧手老陈,永远离开了他的同事们;那个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教学事业“着魔”般执着的特种兵教授,永远离开了他的学生们……30多年的军旅生涯,陈淼的档案袋里仅有一次三等功,一次嘉奖,两次优秀党员,一次学院级优秀教员。但陈淼的同事是这样评价他的:“你找不到他的任何缺点,一般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的伟大就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平凡之中……”

  红烛

  白立华曾经是陈淼的学生,后来他成了陈淼的同事。白立华永远不会忘记那个“火炉”的故事。2002年的冬天,陈淼带着学员们在野外上课,天空突然飘起了雪花。学员们课前都穿了大衣,可陈淼却还像平时一样只穿着一套单薄的迷彩服。当时,学员们一次次把大衣送给陈淼穿,可是被一次次拒绝了。陈淼说:“我穿了大衣,你们冻着了怎么办?你们尽快把知识掌握了,就相当于送了我一个小火炉。”

  这个教师节,白立华体会到了“老师”这个名词的悲壮含义:他要站在陈淼老师事迹报告会的讲台上,缅怀老师在空中飞翔的姿态,而老师倒在血泊里的情景,将会成为他一生为之心潮澎湃的“图腾”……

  后记:走的时候不让你送

  第一次结识陈淼的家庭,是在2003年的5月。当时,冯超英在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前线,陈淼和女儿点点也被分别隔离。在特殊的时期,一家三口天各一方,只能通过电话互诉牵挂之情。

  至今,记者还记得冯超英在前线时对丈夫的嘱托:“走的时候硬没有让你送。主要是觉得咱们年龄比较大了,不想让大家看到咱们太多的儿女情长。其实心里挺想你的……”至今,记者还记得电话采访陈淼时,他那豁达坦率的声音:“对妻子和女儿挺牵挂的,超英身体特别虚弱,经常感冒。所以,我只能靠忙,淡化对家里人的思念。”

  “走的时候不让你送”,正是这种撕心裂肺却又无怨无悔的坚强,让见惯了悲欢离合的记者忍不住潸然泪下……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