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危机四伏的一代(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15:23 《环球》杂志 | |||||||||
大学爱情 雾里看花 如果说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东西永远也说不清楚的话,那么“爱情”应算在其内。大学一直被誉为是人生爱情的“最佳收获时期”。可是,现在大学校园里的爱情并不是那么简单,而是复杂得没有了头绪。
在大学校园,感人的爱情故事从来不曾缺席。由于生理上逐渐成熟,时间也相对比较宽裕,校方也不再干涉,所以恋爱之风在大学很是盛行。 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调查时,一些大学生坦言自己正处于甜蜜恋爱的阶段,或者期待一场“魂飞魄散”的爱情——“或是平平淡淡,或是轰轰烈烈,总之要爱一回”;“大学的爱情是很美好的东西,像婴儿的第一次啼哭”;“大学生没有恋爱将是终生的遗憾”。根据天津中医学院今年7月所做的一项大学生恋爱观调查,60%的被调查者认为谈恋爱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 不过,有的人完全是抱着“好奇”、“新鲜”的态度坠入爱河,明显“一时头脑发热”,缺乏冷静思考和甄别。这段感情的结果往往如昙花一现,使当事人身心遭受巨大伤害。还有一些大学生把谈恋爱当成游戏,抱着“玩”的心态,“男朋友走马观花地换,连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喜欢哪种类型的男孩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教授今年6月在北京师范大学公开演讲时说,自己曾在校园里听见某新生“信誓旦旦”地表示,在高中学校不准谈恋爱,到了大学非得好好“行动一下”,争取一年换一个女朋友。杨教授认为堂堂大学生竟然抱着这样缺乏责任感的心态,令人担忧。 北京某高校一位大三女生把大学生在情感方面缺乏足够的理性归于攀比心理。有些大学生看到周围同学成双成对,就产生了羡慕的情绪,并觉得孤独是可耻的,把没有异性朋友视为没有人缘的表现,于是便急于谈恋爱,“向身边的人证明自己也能够得到异性的喜欢”。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觉得生活“平淡”、“封闭”、“无聊”,把对异性的情感看成心理情绪发泄的一个出口,目的是为了寻找慰藉,所以对异性的选择就缺乏考虑。 当《环球》杂志记者问及大学生的爱情纯洁度保持在怎样一个水平的时候,大部分被调查者都认为纯洁的爱情确实还存在,但已“不入流了”。北京某高校能源专业大三学生小范幽默地说,大学爱情纯洁的质地“比高中差一点,较初中差两点”。旁边一位女生更是直言不讳:“现在的爱情最好不要用纯洁来形容,因为已经没有土壤来培育了。” 大四被称为检验大学爱情纯洁度的“一道门槛”,甚至还流行着“大四黄昏恋”的说法。这是因为大四面临毕业,人生将步入新的转折,大学生的思维越发冷静,考虑的因素也更加全面:继续上研与否、工作的地点、工作的性质、家庭的态度等等。而与此同时,象牙塔中的爱情也将在此时接受现实因素的严峻考验。 在恋爱过程中,现在的大学生更注重实际。两个人有爱慕之情是前提,但如果要继续发展,一些额外因素就会介入,甚至“喧宾夺主”成为主导,其中包括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专业发展前景等等。在这方面,农村学生的情感状况比较特殊。 青年作家余杰在杂文集《铁屋中的呐喊》中提到了北京大学的周末学生舞会。舞会的举办,原意是让许多平日苦读的学生放松一下,但它逐渐演变成高级轿车的集聚地,这些豪华轿车以及它们的主人都在等待“清纯女生”投怀送抱,然后扬长而去。当时就读北大中文系博士、现为该系教师的孔庆东在一次公开场合对这种现象痛心疾首:“每当周末我从图书馆出来,看到柿子林(舞会所在地)的几排高级轿车时,我就想说:北大,你不该这样堕落!” 大学生总体上给人的感觉是知识丰富、朝气蓬勃、青春焕发,特别是女生,由于没有受到社会环境的过多浸染,还带有几分清纯,所以被划分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成了一些社会力量关注的对象。日前,原重庆市委宣传部部长张宗海被纪检部门查处,据报道,这是一位喜欢在公文包里携带避孕套、“伟哥”和钞票的腐败分子,而他挑选女人的标准之一就是大学本科毕业生,“即使在中央党校的一年学习期间,他也不甘寂寞,包养了一名女大学生。” 一些大学生向《环球》杂志记者坦言,自己身边就有女同学正在傍大款。“现代人的心态偏于懒惰,不想工作、不想学习、不想刻苦,却梦想什么都有。”大学生涉世不深,难以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渴望高档次的物质生活,但这与她们的无收入形成矛盾,所以她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情感当成赌注。另外,部分女大学生乐于傍大款的原因还有:希望利用对方良好的背景以求在今后获得很好的发展前途;寻找刺激,以自己的特立独行和对方的显赫地位作为在同伴面前炫耀的资本…… 一位被调查者笑言在他和同学之间流行着一套“宝马论”。同寝室的小刘追求同班一女生达3年之久,但对方始终不肯接受。小刘经常在寝室内空发慨叹,室友劝他说:“你还是自己好好反省吧,有本事就去开辆宝马到她的身边,看她什么反应?”虽然这只是同学间的一个玩笑,但是它却从一个角度反映了部分大学生的内在心态。除了女生傍大款,也有男生开始傍富姐。据《新京报》报道,北京某高校一名26岁的大学生陈成(化名)今年3月在媒体上刊登了一则征婚启事,欲求“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女子,可资助其留学俄罗斯3年,年龄25岁~35岁,体重70公斤~100公斤,有子女者优先”。陈成一直怀揣强烈的出国留学愿望,但家境贫困,根本无法让他实现留学梦,于是就想到了用征婚这个“花小力气办大事”的办法。 “网恋”已经成为大学生情感生活的一个主题词。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有过网恋经历和希望未来有一次网恋经历的大学生比例高达78.4%。 小丰(化名)今年暑假研究生毕业,现在北京工作,他向《环球》杂志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次网恋经历。由于本科毕业后留校读研,对学校各方面环境都过于熟悉,让他觉得有些烦躁与郁闷,有段时间整天泡在网上聊天。这样就偶遇了一个福建女孩。“尽管没有见面,但当时她还是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两人慢慢发展关系,互发邮件、互发短信、互打电话、互相写信、邮寄照片……“那段时间一天最少是30个短信,多的时候达到上百个,有时候边洗澡边把手机放得远远的,铃声一响就过去继续发……什么都聊”。后来他们终于见面了,但那种狂热的感觉立刻变淡了许多,两人就平静地分手了。 小丰说当时是因为想逃避现实才沉湎于网恋的,这也是很多网恋者的普遍心态。现在大学生遭受着各个方面的压力,同学之间竞争激烈,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很难成为推心置腹的朋友,一旦袒露内心世界,就有可能成为别人的笑料。网络的虚拟世界让他们找到了一个出口,通过彼此间的甜言蜜语相互慰藉。网恋也是许多在现实生活中失恋的大学生乐于尝试的恋爱方式。 今年5月1日,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专业01级本科生王洋公开举行了婚礼,新郎是天津大学博士生刘航。尽管恰好是“五·一”长假,但这场婚礼还是吸引了全国30多家媒体的记者。婚礼原定于下午4点28分举行,因为现场记者过多的采访而拖延到5点。天津师范大学学生处齐建新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这场婚礼有故意炒作的嫌疑,媒体也报道王洋自认为是“国内在校大学生公开举行婚礼第一人”。 2001年底,教育部公开表示,大学生是否可以结婚由高校自行做主。虽然一些大学生早已进行了尝试,但是像王洋这样大张旗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的并不多见。不过,他们在校结婚的行为还是得到了一部分大学生的认同。 在《环球》杂志记者调查的过程中,约23%的被调查者不反对在校结婚,但是反对未婚同居。他们认为两个人到了法定年龄,如果双方自愿,就可以在一起生活,但是必须要先办理结婚手续,虽然这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却能给彼此以法律上的保障。62%的大学生对同居表示赞成,他们认为大学生是成年人,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可以更好地认识对方,而且一旦做出决定,“一切责任由当事人自己承担”,同时人们的性观念也越来越开放,没有必要视男女生住在一起为“洪水猛兽”。近10%的大学生不认同在校结婚,因为大学生做事容易冲动,“还不会成熟地思考问题”,可能会留下人生遗憾。而且结婚是迟早的事情,没有必要过早地去尝试,大学岁月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最为宝贵,“以后不可能重来,还是应该好好把握”。 近期,教育部下发通知指出:“大学生原则上不允许擅自在校外租房居住,对极少数确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要经本人和家长双方签字报学校备案,并要承诺加强人身和财产的自我保护,确保安全。”尽管同居的大学生只占在外租房比例很小的一部分,但是这条规定对他们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