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整治歪三轮 看看上海的经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1日06:0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上海城市发展的加速,“黄包车”,这个上海人曾经的代步工具,逐渐被越发方便快捷的城市公交系统取代。如今的上海,人力载客三轮车已成为历史,无牌无证的非法营运的三轮更在没收销毁之列。今天的成都交通,正深受歪三轮之扰。上海整治非法营运三轮的经验,可以给成都提供何种借鉴?昨日上午,本报记者飞赴上海,对上海的三轮车管理进行了探询。本报记者庞惊涛为您报道记者目击三轮车只拉货不拉人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上海市闸北区永兴路永兴菜市场路口,安徽来的夏师傅正在等红灯,他骑的那辆七成新的货运三轮上,空荡荡的,什么货都没有。

  “我给单位拉货,有固定收入。”夏师傅解释说。

  “你车子有没有证,平时不拉货的时候拉不拉客呢?”记者问。

  “哪里敢拉客哦!”夏师傅摆了摆手。

  下午3时起,记者踏访沪太路长途客运汽车站和太阳山路的老式弄堂,看不到拉客三轮车蜂拥而上抢客的惊险场面。管理部门变革三步走

  上世纪60年代:第一阶段

  在上海市公安局非机动车管理科工作20多年的孙警官对记者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用于载客的黄包车就开始大量消失,政府有秩序、有组织地安排这些当年的老车夫们转岗就业。到了1985年,黄包车在市区就基本再难寻觅了。上海由此进入了只有载物三轮车和残疾人用三轮车的“后黄包车时代”。

  1999年:第二阶段

  1999年,上海市人大通过的一个地方管理条例,把“后黄包车时代”的载物三轮车和残疾人三轮车纳入了管理范畴。根据这个条例,交管部门只要发现路上行驶的无牌无证的三轮车、且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提供车辆来源合法凭证的,一律予以没收并销毁。

  2001年:第三阶段

  2001年10月1日,上海出台了《非机动车管理办法》。办法规定:除了生产、经营以及便民服务等特殊需要外,核发三轮车将实行总量控制原则;对非机动车的通行,同时采取限制区域、分隔通行时间等办法,以减少三轮车对城市交通造成的压力。

  据悉,上海仅2003年就收缴了2334辆非法营运的三轮。在收缴非法运营的同时,有关部门配套推出2000辆城市快捷货运出租汽车,以满足货运市场的需要。上海市民早已习惯无三轮

  “习惯了,早就习惯了。”85岁的上海阿婆沈友兰告诉记者:“车子多了,出行也比以前方便多了。”和沈婆婆一样,更多的上海市民是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黄包车退出历史舞台的。当年最后一辆人力载客三轮车的消失,并没有在上海人心中掀起大的波澜。根据上海市后来制定的未来五年城市发展规划白皮书,上海人从地铁、高架、城市轻轨、公共交通等的详尽规划中,看出了政府的信心,这些现代而先进的交通系统远比黄包车时代更能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找到大上海人曾经有的自信。人大代表暗访歪三轮追踪交警说法:治理歪三轮难在哪?

  “交警同志,你说说治理歪三轮究竟难在哪里?”昨日下午,市人大代表董守培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市歪三轮的基本情况,来到人东路口,向执勤的交警汪凌了解情况。

  汪凌说,《道法》实施后,只能在三轮车违反交通规则后,处以10~30元的罚款。但是,30元的罚款对无牌无证的三轮车夫来说,处罚力度不够。

  董守培代表告诉记者,通过他连续三天的调研,已经掌握了关于无牌无证三轮的大量情况,他将在今日写出《视察意见》。他称,为了让他的意见更全面,他拟将《视察意见》初稿在本报公布,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赵郁蒙贺铮)热线实录

  昨日,数百市民通过本报热线86613333-1表达对歪三轮的意见。

  黄先生:上个月22日,我家隔壁的一位大爷被一辆歪三轮闯倒了。该三轮车夫见状立刻扔下车就跑了。

  何先生:我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我看到好几次歪三轮出车祸后车主把三轮扔了就跑。

  刘先生:在取缔歪三轮的同时,要想办法解决歪三轮车夫的就业问题。

  魏女士:我觉得虽然这个歪三轮确实应该取缔,但政府也应该关注下岗工人和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赵郁蒙 张松)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