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来守护三千万脆弱的生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1日06:58 北京青年报

  一个法国作家曾经说过:“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但是,在9月10日这一天,我们却惊讶地发现,自杀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困扰个体与家庭的“哲学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一天是“世界预防自杀日”,在这个沉重的日子里,有关机构发布了一组让人心情沉重的数据:中国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而在青壮年群体中,自杀在各种死因中名列首位。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自杀的原因虽然千差万别,但归结起来只有一个,即丧失了对生命的希望。如何重燃希望的火焰,如何援救那些处于抑郁、沮丧、挫败等情绪边缘的人们,是世界各国卫生组织都在研究的课题。在发达国家,每个城市都有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中心,有些国家在每个社区都设有公益性的心理咨询机构,对自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跟踪援助和紧急干预,有效地降低了自杀的成功率。但在我国,自杀干预这个概念还是在这两年才为公众所得知,自杀预防的机构也只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城市中才有设立,而在自杀率甚高的农村地区,对自杀的干预和预防还处于邻里规劝的“农耕阶段”。

  相对较高的自杀人数和相对薄弱的自杀干预机制,构成了自杀问题的“中国语境”。

  在青少年的生活世界里,很难见到专业心理咨询人士的身影,在许多高校里,心理咨询和精神救助还停留在老式说教的水准,其科学含量和现实对应性都很难让人满意。前两天,某高校搞了一场“自杀干预”的演练,活动方式虽已进化到“模拟话剧表演”的水平,但这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教育+筛查+治疗”模式来说,实在是幼稚得可以。心理咨询普及程度的低下,导致精神卫生的总体水平也令人忧虑,这是自杀干预的“上游”问题。从“下游”看,北京等大城市虽然建立了自杀预防中心,但是公众知晓程度、系统配套的网络化程度、干预的有效性都差强人意,在某些自杀救助的场合,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是警察和消防人员,而罕见心理专业人士。而由于精神健康、自杀预防的民间机构很不发达,对自杀的干预很难在较大范围里展开。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统计表明,中国约有39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有焦虑不安、恐怖和抑郁情绪等问题的大学生接近学生总数的两成。谁来守护这些脆弱的生命,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亟须考虑的问题了。

  作者:蔡方华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