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门轶闻(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08:44 北京日报 | |||||||||||
复建工程开始前,施工人员和文物工作者一起找到旧城楼的基址。令大家感到惊奇的是,旧城楼地基仅是三四层垒起来的石砖,每块不过12厘米厚,四块摞起来也不到半米。与其说这些砖是用来当地基,还不如说是用来找平。联想到巍峨屹立了几百年的旧城楼,前人精湛的建筑技艺不得不让人佩服。 技术人员讲,根据建筑经验,北京的冻土层约为80至120厘米深,所以盖楼盖房都要挖地基。 明代建永定门城楼为何不考虑北京冻土层这个因素呢?围绕着这个问题,有两种意见。 历史学者认为,明朝嘉靖年间修建永定门城楼,实为急需。当时,北京内城南墙外的商业(今前门商业区的附近)已经发展起来,人口也比较多,为防御外侵,保护城南,所以需要尽快建设一座新城池。 但当时明的国力已经日渐衰微,人力财力均有限,原本修建一座封闭外城的打算只能放弃,转而建一座将城南半包围的外城。永定门城楼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修建的,不但资金紧,工期要求也很短,约有一年。正是这些原因,导致永定门城楼草草建成。 而技术人员则不这样看。他们分析,当时的建筑工匠肯定了解冻土层的厉害,但凭借他们的经验,城楼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盖在地面上,隔绝了冷空气与土地的接触,城楼下面的土地在冬天根本不会冻,所以也就不用打地基了。而后来的情况表明,古人的经验是经得起推敲的。 在永定门城楼复建中,不挖地基的原样可没有照搬。施工人员不但在原来城楼的位置上挖了9米多的地基大坑,而且在大坑中又每隔1米就打进一根十多米长的混凝土桩,一共打了566根。所以,新城楼在基础部分所采用的是现代工艺。 技术人员解释,在现代城市中,地下扰动的程度远高于几百年前。地铁、施工、地面交通都会对建筑物有影响,所以还是要打牢基础。经过现代技术处理,复建的永定门城楼能抗8级地震。 并非一次建成 “原装”的永定门前有箭楼,后有城楼,中间为瓮城,护城河在箭楼前绕了一个弯儿,将城池护住。永定门于1957年被拆除,后来又将护城河裁弯取直。由于箭楼和瓮城原址都在现护城河道的位置,因此,此次复建只恢复了城门楼部分。 很多北京人都觉得永定门是明朝的建筑,其实这个印象并不全对。据历史学家介绍,永定门是历经明清两代建设,才形成1957年被拆除前的样子,其建设时间跨度长达200多年。 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32年(1553年),当时只修建了城门楼。嘉靖43年,补建了瓮城。清乾隆15年(1750年),永定门增建箭楼,并重建瓮城,至此,永定门工程全部完成。但这个永定门还不是被拆除时的那个,因为永定门后来又经历了一次“升格”。 乾隆31年,永定门城楼重修,此次重修提高了其规制———加高城台、城楼层顶,采用重檐歇山三滴水的楼阁式建筑,并使用灰筒瓦、绿剪边,装饰以琉璃瓦脊兽。经过这次大修,永定门的规模已经远远大于其它几个外城城门,以雄伟姿态矗立在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南端,直至1957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