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三下农业”富了农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09:05 千华网-鞍山日报 | |||||||||
鞍山日报消息(吴庚秀记者朱玉龙)眼下正值农产品收获时节,记者在岫岩农村采访时发现,农民收获的已经远不止玉米、大豆等“大路货”,给他们带来更多实惠的有甘薯、马铃薯、花生等地下瓜果,还有野生河蟹、河虾、鱼类等水下资源以及人工培育的山参、龙胆草等林下药材。以地下、水下及林下为主的“三下农业”,是岫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走出的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之道。
岫岩满族自治县土地、河溪、山林资源非常丰富,但长期以来沿袭传统的大田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耕作方式,对地下、河溪和山林开发甚少,三种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几年来,岫岩县委、县政府通过调研认识到单纯依靠普通的农事产业并不能加速实现农民致富,便组织相关部门采取试点、利用典型引导、加强技术服务、建立龙头企业等方式,大力推行“三下农业”。 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岫岩“三下农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今年,岫岩以甘薯、马铃薯、花生为主的地下农产业项目发展到20.7万亩,占全部耕地的四分之一,总产量达到400多万吨。汤沟镇是岫岩地下农业项目大镇,近2000农户靠薯类种植一项户均纯收入5000多元,由于山区气候和土壤等环境适宜,这些地下农产品成色上好,在县委和县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岫岩又配套建成了10多家大型加工企业,农民的农产品得到及时销售,收入明显提高。 河段承包是岫岩提高农民收入、保护河流环境的一个创新。岫岩地区山多水多,全县上下500多条大大小小的河流过去由于管理不到位,乱捕滥捞使许多河流的生态环境遭受到毁灭性破坏。几年来,岫岩实施河段承包,对河下产业进行大力开发,农民承包河段,悉心经营,很快河蟹、河虾、小河鱼等水下生物迅速繁衍。如今总产量已达到7万多公斤,给农民带来140万元收入,遭到破坏的河边环境也得到彻底改善。 岫岩利用山林多的优势,引导农民利用林间隙地进行山参、龙胆草、细辛等中药材的培育,人均耕地只有一亩的大营子镇沙金村却有两万多亩山林,农民利用林间隙地搞人参、天麻、细辛等名贵药材培育,这个村也因此从贫困村一跃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大营子镇千余农户搞林下药材培育,户均收入高达2万多元,最高的收入十多万元。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岫岩全县中药材的面积达到4200多亩,为农民带来6000多万元的收入。 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岫岩的“三下农业”可获总收入4.4亿元,占全部农业总产值的近三分之一,3万多户农户均增收5000元。 | |||||||||